第一百八十五章 小灶

不過這幾樣食材陳年是知道的。

蒓菜屬於是水生植物,所以上面有一些黑黑的東西和一層粘液,畢竟剛從水中撈出來就是如此。

吃之前需要好好清洗一下。

但在準備菜這些之前,陳年先把蝦仁和澱粉與鹽一起和好腌制放在一旁。

陳年用了一些鹽水,將蒓菜和蘆蒿一起認真的清洗幹凈。

隨後又把蘆蒿的葉子摘下來放在一旁,再從頂部鮮嫩處一寸寸的掐摘,掐不動的部分就扔掉了,如此一來保存下來的就只有嫩的地方,這次的蘆蒿比較嫩,所以可以掐三到四段,但其中也有一些老得只能掐一兩段就不行了。

蘆蒿有一尺扔八寸之說,這也是因為扔掉的都是葉子和老的地方。

當然,葉子最後還是被陳年留下了,因為這玩意可以泡茶喝。

正所謂近水樓台先得月,誰讓自己是廚子呢?

而白芹沒有那麽麻煩,只需要把上面的泥土清理掉,壞掉的葉子摘掉就好了。

陳年要做的涼菜很簡單,主要就是白芹菜、花生、蘿蔔。

將這三種食材下鍋煮至剛斷生的程度就撈出來,然後再加入醋、醬油、等的調料,不過都沒有放太多,只是稍微提了提味道,但就算如此,做出來之後陳年嘗了一下,味道非常棒。

芹菜清脆利口,煮的時間恰到好處,多幾分則太軟,少幾分則不熟。

再加上白芹本身質地脆嫩,水分多,外表看起來莖節如同白玉,晶瑩透亮、富有光澤,口感比通常的那種綠色的芹菜要嫩許多。

這讓陳年不禁想著等自己回頭回去之後,也得想辦法弄一些白芹來。

現在各種種植技術已經很成熟了,有心的話估計能買的到。

之後陳年又去做蘆蒿。

蘆蒿的制作更加簡單,只需要簡單的清炒。

首先蘆蒿切成段備用,隨後切蔥姜蒜末備用。

鍋內下入少許清油,緊接著下入蔥姜蒜末小火炒香,等蔥姜蒜的味道散發出來,而油也漸漸的稍微變了顏色之後,下入切好的蘆蒿,此時開大火均勻翻炒。

過一會等到蘆蒿顏色微微變白之後再下入少許鹽和醬油。

如此之後便可以出鍋了。

甚至當陳年做完之後還有點不太滿足,覺得這些菜太過於簡單,自己還沒有開始呢。

但是蘆蒿非常容易熟,而且這一次炒的只是杆杆,如果還有葉子的話是需要焯水的,因為蘆蒿的葉子有一種較為苦澀的味道。

而且之所以陳年在下入蘆蒿的時候選擇開大火快炒,這是陳年當初上學的時候學過的知識點,蔬菜當中有大量的葉綠素,但是葉綠素不耐高溫,再加上蘆蒿本身的含鐵量較多,因此在炒的時候做不好就會發黑。

當然通常來說,這種大火快炒也就是有經驗的人才能這麽搞,否則廚藝不精的人在手忙腳亂之下還沒等放調料蘆蒿就直接焦了。

由於先前處理食材用了一會的功夫,所以現在能聽到外面唱戲的聲音已經停下了。

今天的戲場結束之後,他們還要把身上的行頭都卸下來才能來吃飯。

否則不拿行頭,他們代表的就還是那個角色,不可隨意言語,也不可隨意行事。

陳年也就趁著這個時間做蒓菜炒蝦仁。

拿出經過這麽一段時間已經腌制好的蝦仁,熱油下鍋,將蝦仁炒至變色隨後起鍋。

緊接著重新下油,然後加入蒜和提前備好的蘑菇炒出香味來,接著加入蒓菜、鹽不停的翻炒均勻。

隨著“次啦、次啦”的聲音不斷響起,鍋內的油也將這些食材均勻包裹。

就好似為少女穿批了一方晶瑩的披肩,柔軟輕薄。

雖然是油,但只給人一種清新之感。

這兩樣菜都屬於比較鮮的菜,而蒓菜更是這個時節的時令菜,因此只需要簡單翻炒便可以讓其散發出鮮香的味道。

最後把剛才的蝦仁再一次放入,又下入一把蔥花。

三鮮匯聚,由於蒓菜和蘑菇之中原本就帶著一些水分,此時鍋底依然出現了一汪淺淺的湯汁。

上面白色、綠色、粉色彼此相輝,素雅的配色雖不奪目,但其一眼看過去雅致的風情讓人不禁口舌生津。

這不像是水煮肉片那種強烈的刺激,就只是那樣細水長流著,潛移默化的影響著。

當這一道菜也裝盤之後,正當陳年準備讓人去問問他們具體什麽時候能來吃飯的時候。

“陳師傅,飯做好了?”

突如其來的洪亮聲音嚇了陳年一跳!

當場一個哆嗦,從地下彈起來,差點蹦到灶台上。

轉頭一看,原來是班主李富春。

“好家夥,這咋走路一點聲音都沒?”

還好自己剛才把盤子放下了,而且也沒拿勺,否則這一勺子呼過去,大概這戲班子也要當場解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