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章 活下去再說

老人家一聽這話心裏咯噔一聲,心想著自己該不會帶回來一個白眼狼吧?

自己給他吃了熱乎的米湯和饅頭,結果他又惦記起另一口鍋裏的東西來了?

“沒什麽。”老人搖了搖頭警惕的說道。

陳年似乎看出了老人那忽然而生的敵意,心想著對方大概是把自己當成了貪得無厭之輩,於是連忙解釋道:“恩人,我沒有別的意思,您把我從外面救了回來,我用這條命來感謝您都猶過不及,所以我也只是單純的好奇而已。”

老太太此時卻有些埋怨的看了一眼自家老頭:“你怕什麽?我看著小乞丐也不像是壞人。”

說完又和藹的蹲下身子,從陳年這邊把喝的連一滴湯汁都舔不出來的碗拿起:“那是我們正在煮的一鍋雜碎,等到天亮之後再出去賣,我們兩個老了,現在也幹不動別的活兒,只能靠這個為生。”

陳年聽後心中一愣。

雜碎?

這他倒是知道,一般來說雜碎指的就是動物內臟的一些邊角料。

網上很多人說古代有錢人都是吃肉的,只有窮人才吃內臟,這話其實一點也不準確。

古代的窮人大多是以種地的農民和城裏的平民為主,別說是內臟這種葷腥了,他們連青菜都吃不起。

以前陳年就在大夏朝呆過,所以知道有很多中下等的農民經常都是以豉汁、豉頂、豉面做菜,就著粗糧雜糧一起艱難下咽。

吃在很多人的眼中是為了生活,但在他們的眼中只是為了能夠生存下去。

在《北史》當中就有記載:“慕容紹宗討侯景於渦陽,時景軍甚盛,初聞韓軌往討之,曰,啖豬腸小兒。”

就足以說明內臟在古代的名流當中也是相當盛行的,除了吃肉他們也會吃一些內臟。

因為在那個時候內臟也不僅僅是為了填飽肚子,還可以當作食療的食物。

這種食療的方法在商朝的《湯神論》中就有記載,而後來的《神農本草經》更是對其功效及應用有了詳細的論述,就在唐朝時,孫思邈也提出過以臟補臟的觀點。

在夏朝的時候,陳年起初就是生活在揚州,而揚州東門街有很多食肆裏面的廚子就會把羊雜碎做熟,作為給顧客的小吃。

只是陳年現在聞著這個味不像是羊肉的味道。

更像是豬肉。

“難道我這次進入夢境空間中要學的就是煮雜碎?但這個應該也沒有多難吧?還需要專門跑到這裏面來學嘛,更不用說還給自己安排了這麽一個人憎狗厭的身份。

不過在得知了對方是在做什麽之後,陳年也就不再追問了,而是又好好的感謝了對方一番。

畢竟現在自己離開這裏又沒有什麽好去處,同樣是在古代,可如果還是那個大夏朝,陳年大可以去找傅新這個狀元郎。

但現在嘛,外面的天已經黑了,如果現在出去,陳年感覺自己可能都活不到明天早上就要被凍死。

“雖然不知道是不是要在這裏學,但至少先保證活下去再說。”

於是陳年又花了好一陣兒功夫,讓對方知道自己並沒有什麽惡意。

不過在聊天的過程當中,陳年也知道了這對老夫婦的名字。

老爺子叫宋三,老奶奶叫許二妮。

都是很樸實無華的名字。

而他們也知道了陳年的名字。

隨後他們也就睡下了。

就這樣,到了第二天。

陳年一大早便醒來了,當他醒來之時二老還在睡著。

看了看外面呼嘯的寒風,陳年想先在這裏待下去站穩腳跟,可不做些什麽也不好張那個嘴。

於是索性一咬牙一跺腳,擡起扁擔,挑起水桶,就朝著外面而去。

這二老住在縣城裏,條件倒是比村裏要好點兒,家裏有一口井,平常是蓋著的,需要的時候再把上面的蓋子掀開,然後打水。

對於打井水陳年也不陌生。

就這樣頂著刺骨寒風,陳年來到院子裏的水井旁邊,將一塊木板上的石頭挪開,然後再把木板也推到一邊去。

緊接著拉下軲轆上的繩子,拾起綁在繩子一端的勾子,將水桶勾住,慢慢將水桶放了下去。

等到水桶接觸到井水水面之時,他運用巧勁兒搖晃旋轉了一下,很快就將裏面灌滿了水,隨後再用力的將其提了上來。

雖然在這寒冷的季節裏,裏面的井水由於地下的溫度並沒有地表那麽低,再加上不停的流動,所以沒有結冰。

可在這種溫度之下,只要伸手,過不了一會兒手都要被凍僵。

更不用說陳年現在的腳丫子也凍得生疼,在往上提水的時候膝蓋都在顫抖著。

可他還是咬著牙就這麽來回跑了三趟,將屋裏的水缸灌滿。

然後將扁擔和水桶放在一邊,自己則是打著牙顫,將自己的草席拉到了火爐不遠處,就這麽開始烤起了火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