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四章 桃源驚變

把礙事的老頭支開了,姜思白就能夠對著公孫止肆意塗鴉。

而姜思白的教導方式也頗為省心省力,他就是負責去把想要的書籍找過來,然後把書給公孫止,把其塞入房間裏,再點上一支由靈犀花的粉末制作成的熏香。

這麽做在外人看來肯定是很浪費的,但是在姜思白眼中不過是必要的教育資源罷了。

只可惜這靈犀熏香對於姜思白和元鈴都沒用,也不知是因為羅雲仙體還是他們的境界較高,過了這靈犀熏香的適用範圍。

而隨著對公孫止讀書時的觀察,姜思白就發現原來這靈犀熏香可以讓使用者的大腦活躍度提升一個很大的層次。

原來所謂的提升感悟效果,就是這般提升的。

那就是注定對他們兩個沒用了,因為羅雲仙體的成就,使得他們的大腦活躍程度早就超過了這個層次。

尋常書籍他們神念一掃就可以全部理解,而就算是曾經深奧的功法,在他們眼中理解起來也是毫不費力。

說回公孫止,在這樣的資源傾注下,但凡只要是個中人之姿都能夠輕松成為學霸,更何況他本身就十分聰慧呢?

這就是學神!

什麽都是一學就會,還能舉一反三。

可越是如此他對姜思白和元鈴就越是敬重。

因為無論他問出什麽問題,這兩位總能夠給他兩個完全不同角度的回答。

就比如他曾經問:“兩位老師,近來洛都又有新政,特許地方太守各自招兵買馬以應對愈演愈烈的黃嶺亂匪,不知我們該如何評價這一政策的好壞?”

元鈴說:“那我問你,這個政策對於眼下、當前有什麽助益?”

公孫止立刻跟著這個思路去思考,然後說:“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各地世家豪強的力量,從而減少國庫開支。”

姜思白又說:“那我再問你,此策若是長久實行下去,又會有什麽結果?”

公孫止再跟著這個思路想一下,隨後渾身冷汗道:“若是黃嶺亂匪能被快速撲滅,中樞立刻收回此策就還好,若是亂匪始終無法被擊敗,那麽……”

他停頓了一下,然後艱難地吞了一口唾沫道:“恐怕國將不國。”

不得不說,這公孫止這些時間的書都沒有白讀,立刻就看到了如今有識之士都能看懂的局面。

也就是說,這孩子總算也是在‘有識之士’範圍內了。

而類似的教學也還在不斷展開,元鈴和姜思白的不同視角,其實就是事先說好的分工合作,潛移默化中讓公孫止能夠對一件事分別從眼前與長遠的角度去思考。

這可不是小說家撰寫小說那般,人人都可以顯得聰慧。

身在局中,又有幾個能夠有這般的洞見呢?

而能夠有這個目光看清短期利益與長遠影響的,這已經是人傑了。

當然,公孫止的武技、煉體也沒落下。

或許他自己也有一些預感了,知道自己接下來恐怕要承擔一些他此前不敢想象的責任。

或者說當他的學識、眼界越來越高時,這些想法自然而然地就出現在了他的心裏。

再加上有姜思白的各種資源保障,他這一天十二個時辰都已經被利用到了極處。

三個時辰睡眠,而後三個時辰習武,又三個時辰習文。

剩下三個時辰刨除短暫的休息以及個人事務外,就是通過上周國那邊發來的各種公文來與兩位老師分析、討論天下大勢,又或者是在三山嶺中體察民情。

總之,他的一天時間滿滿當當,可是從來都不會覺得累。

除了在各種靈材上面保證了他的身體狀態,更重要的還是他在睡眠時,姜思白都會引他入《桃源如夢》中。

那當然不會讓他在夢中再去學習什麽了,而是給他編織了一個無憂無慮的童年夢境。

《桃源如夢》可以桃源村為場景,按照不同的參與者編織出有所交互又偏偏能夠相對獨立的夢境來。

就像這公孫止,他的夢境就是母慈子孝的場景,是以他每次都能在夢境中很好地施放一天的壓力,然後以最好的狀態進入第二天的學習中。

姜思白一開始還覺得這沒啥,直到某一天,他突發奇想準備去看看那公孫止的情況。

他看了看他家的小鈴鐺兒,正在和貓咪玩‘躲貓貓’的遊戲,便不再去理會自顧自地穿過了大半個桃源村,看到了正在幫母親撿桑葉的公孫止。

看起來,他的母親在嫁入王府前是一個養蠶人呢。

這時公孫止擡頭看見了姜思白,當時就條件反射地喊了一句:“老師!”

然後他就很自然地接受了這個設定。

姜思白點點頭說:“你可真是個孝順的好孩子。”

這時候那小屋內傳來一個慢悠悠的女聲:“止兒,可是你家老師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