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四章 去尋那久遠記憶中的世界

天庭官制漸漸已經完善,表現在外就是大家都卷了起來,天地快速地發展。

而在這種本應該‘享受勝利果實’的時候,羅雲仙門卻反而放慢了自己的發展速度,幾乎不再對外招收弟子了。

或者說,只是在羅雲門人需要人印證所學時才會招收弟子,不會再像先前那樣批量招募。

這和凡人勢力在勝利之後就擴張是不一樣的,但十分符合修行界的認知。

畢竟如今的羅雲可以說是天地氣運所鐘,而這些氣運也是目前為止的眾多弟子打拼出來的。

新招募的弟子何德何能,有做過什麽大功德,能夠與這些羅雲弟子共享這些氣運嗎?

那是不可能有的,所以羅雲幾乎不再招募新弟子了,這是對自身如今已有門人的負責,也是對自身氣運的珍視。

不過就算如此,羅雲仙門依然在欣欣向榮地發展著。

因為此時羅雲再招收的弟子,就是那些羅雲門人眼中最適合傳承自身之道的弟子了,天賦、根骨乃至最重要的心性都會有所考量,並且招收回來以後都會當成真正的傳人來對待,門內凝聚力反而是強了不少。

而羅雲弟子也是事務繁忙,他們為了幫助天庭改建改造新大陸,便基本都在那新大陸上設置了洞府在那定居。

慢慢的,羅雲弟子的主要力量也退出了大周地界,讓原本可能會發生的皇權與修者之間的矛盾直接消弭於無形。

所以說一切的矛盾都在於資源的有限,若是有更為廣闊的空間讓人去發展,那麽矛盾就不會再是矛盾了。

如此雙方便是相安無事地發展了千年時間……

大周基業依然恢宏,並非是大周沒有歷史上歷代王朝的問題,而是公孫止在上天之前就已經將解決的辦法留了下來。

那就是鼓勵工匠不斷地進行技術突破!

全國的生產力一直在快速突破,在形成龐大的既得利益群體之前就能先一步推進到下一個層面。

是以當大戶人家不再那麽執著於土地,而底層百姓也有了多種晉升通道後,整個國家又怎能不欣欣向榮?

千年之後,廣袤的大周已經完全占據了東大陸。

原本東大陸還存在的妖庭已經全部退往了新大陸,傳聞在渡海時妖皇因為太過沉重的身體壓垮了船艙,導致渡船沉入了海中,妖皇也是由此不知所蹤。

而大周擴張的腳步也停止在了海岸線上。

雖然在傳聞中,遙遠的大海另一端還有一片夢幻般的大陸,但是作為陸上霸主的大周還是將征服的腳步先往北方的仙域以及西方的諸神城邦而去。

這就像是個放大版本的‘三國混戰’,可是大周的疆域不只是南大陸與東大陸,還有中部大陸大片廣袤區域如今也是作為大周最大的資源區、農場區而存在。

中部大陸因為遭受過嚴重的劫難,生機盡絕,也是大周軍隊消滅了那些占據了中部大陸的魔物,是以這塊領土自然也屬於大周了。

只是就算千年過去,這片土地上也沒有遷移太多的人口過來,反倒是因為肥沃的土地而變成了大周最大的糧食、肉類產區。

如此龐大的體量,自身又沒有什麽內耗,以至於大周對諸神聯邦以及仙域城邦的侵蝕十分成功。

只不過或許是礙於那諸神聯邦背後的神族,大周才沒有徹底就兩西大陸給占領。

可在經濟與民生方面,無論是北大陸還是西大陸都已經離不開大周的商貿了。

大周已經成為了這個世界毫無爭議的霸主,這是不可辯駁的事實。

只是哪怕是霸主,它也依然有衰落的風險。

又是一千五百年以後,大周終究不可避免地進入了歷史的循環中。

這是沒辦法的,只是人皇血脈在這兩千五百年的傳承中已經變得顯赫無比,是以公孫氏在發現自己那傳說中的先祖並不會在政權更叠中保護自己以後,就很聰明地交出了政權退居幕後。

而新興的政權同樣必須要承認大周的正統,並且祭祀大周的先祖公孫止,那位傳說中讓人族徹底成為天地主人的至尊人皇。

便是如此,姜思白對凡間已經基本沒有什麽牽掛了。

元鈴在他身邊惋惜道:“若是仙靈星空能夠早些成型,或許大周還能繼續延續下去。”

的確,大周最大的問題還是在進取乏力之後內部矛盾終於凸顯了出來。

其實在大周後期已經開始往天空發展了,只是可惜天空之上是世界的邊界、無盡罡風,就目前這個世界版本來說就是個錯誤的方向。

新大陸的確某種程度上來說緩解了大周的內部矛盾,只是那杯水車薪。

當一個國家舉世無敵時,那麽敵人就只能在其內部產生了。

姜思白答:“這沒什麽可多說的,大周國祚兩千五百年,已經算是上蒼庇佑了……厄,我是幫了不少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