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變化(第2/5頁)

想到昨晚宜宜說要跟著小米去上學,估計是起了個大早,也就這些能讓她有這魄力了。

周雲夢稍微緩了會,起身簡單梳好頭發紮起來,出了房間。

她和坐在客廳的林母打了聲招呼後,到院子裏洗漱。

林母則去廚房給她熱早飯,又拿了她的搪瓷杯給倒了杯溫水。

周雲夢洗漱完坐到飯桌前:“謝謝娘。”

林母:“嗐客氣啥,老三媳婦你先喝水哈,我去給你拿早飯。”

周雲夢應好。

早飯有蒸紅薯、白粥、炒雞蛋。

周雲夢邊吃著飯,邊和林母聊天,問起這半年村裏一些事和變化。

從1978年十月之後開始,這變化常有。

對周雲夢來說,這些事情從歷史書上的文字變成親身經歷或周遭人的親身體會,她聽著也是覺得有趣,萬分感慨。

感嘆國家經濟即將騰飛,人民生活變好的同時,也算是在積攢寫作素材了。

林母:“最近啊,不就是馬上要到高考了嗎?知青辦那些人現在也不上工了,就窩在房間裏可勁地復習,就準備著高考考個好成績呢。”

“哎去年的事你也知道,就那誰玉華家的男人考上大學回城後,直接沒消息也找不到人,這可憐玉華和她閨女啊,也是艱難。”

“那些個和咱村裏人結婚的知青啊,個個都盼著考上了能回城呢。那些老頭老太,家裏娶了知青媳婦和把閨女嫁給知青的,都愁得不行。你說就玉華那事在前,誰都怕自家兒子或閨女成了第二個玉華啊。”

“咱這以前哪聽說過拋妻棄子的破事啊?那可是要被批鬥的。反正從四月開始,咱村裏和知青辦那邊的關系就緊張起來了。”

之前聽到林母說玉華的事,周母說豐山生產隊也有這樣的事,周雲夢就忍不住感慨。

這個年頭因恢復高考引起的變化就在這了,公社這邊每年確實也有三四個考上大學回城的。

知青們為了回城,也不拘著要考上什麽大學,反正憑能力和現實報志願,考上了就好。

周雲夢陪林母聊了幾句,又說:“今年山茶也要高考呢,她最近緊張不?”

昨晚她倒是有和山茶聊過幾句,山茶說她心裏踏實有數,不用擔心。從昨天下午山茶有空陪宜宜在門口跳格子跳得起勁,就感覺這孩子心態挺好的。

不過山茶也可以沒和她說實話,只說好的事,她才會多問林母這句。

林母:“山茶不緊張的,我看她啊比知青辦那些人穩多了。”

“你看這會學校高二的都緊張,恨不得直接學到夜深,直接在教室裏睡覺。山茶就輕松多了,放學到點就坐著車回家,還和我們聊會天,幫忙拿碗筷,晚上吃過飯再回房間去學習。”

前年林家又擴建了下,多出來了兩間房,山茶和小米睡一間,虎頭和石頭睡一間。這錢公中出了一半,大房二房用小家這些年攢的錢,也湊著出了剩下一半。

要不然隨著孩子長大,這家都不夠住了。

周雲夢聽了松了口氣:“那就好,咱山茶這是自己有把握了,松弛有度呢,我們順著她的節奏來就行。”

林母笑著應是:“可能以前打的基礎好,她每回考試都是前三名。還好當初老三媳婦你願意教山茶識字,給她買書,她自己也肯學,才有今天這好成績。”

說實話,林母有時候夜裏躺床上也忍不住和老頭子感嘆,這山茶是個有福的。

那會她也就想著孫女能識點字很好了,誰能想到突然就恢復高考,學校也重新辦了起來,搞不好啊,今年山茶還真能考上大學。

周雲夢笑:“主要也是山茶自己的努力,也幸虧咱國家恢復了高考能有書讀。不止山茶,後面那些孩子也會越來越好的。”

這話算說到林母心坎上了,她笑著連應是,又說起最近聽說的消息。

“你爹不是愛和那些老頭去大隊聽收音機嗎,好像說國家正在推廣什麽包產到戶政策,有一個地方推廣了說收成比生產隊集體勞作好多了,百姓賺的錢也多。這兩年好多大城市附近的公社都這麽幹,我估摸著也快輪到我們了。”

“我到現在還沒搞明白,這包產到戶具體是怎麽個說法。你爹也是,知道個大概,解釋得不清不楚的。”

林母把求知的渴望放到老三媳婦身上。

好在周雲夢也沒辜負她:“娘,我也有在雜志上看到一些關於包產到戶的文章,都說這政策好……”

簡單來說,這年頭的包產到戶就是三包一獎賠,包產、包工、包費用,超獎少賠。

其實就是每家按戶口上的人數來承包一定量的耕地,完成每年的收成任務。生產出來的糧食依舊是集體分配,年底結算的時候,完成包產任務的按規定結算費用。

超產的有獎勵,少產的受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