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07章 兄弟之決裂

不但要考慮當地的營商環境,以及城市聲名對品牌的加持作用,還要考慮交通的問題,鐵路、公路、水路都要考慮。

需要考慮的很多,但選定的速度卻很快,南易的想法和情策委不謀而合,都選定了杭市做為第一個工廠建立的地點。

理由很簡單,杭市鐵公水三種交通都很發達,又是旅遊型城市,對品牌有加持作用,還有最重要的一點,粉菊花在那邊的兩個工廠,已經開設多年,但到目前為止,只有不值一提的數字不方便記錄在賬簿上,記錄的每一筆支出就是它的實際支出項,無須掛羊頭賣狗肉。

做過會計的都知道,賬簿不幹凈,未必是主觀原因造成的,很多時候也是被動的,有太多的賬不能直白的記錄在賬簿上。

地點敲定,就不需要南易操心了,方氏蒸餾水會自行完成剩下的工作。

範師傅沒有廠址的選擇煩惱,為了方便範紅豆畢業歸來接手,只能是在深甽,而且是開在靠近文昌圍的地方最好。

當天,南易過關到了沙角頭,文昌食品飲料研究所從文昌圍脫離出來之後,掛靠在雄起飲料旗下一段時間,等雄起有了自己的飲料研究部門,又脫離出來自成一體,研究所就建在沙角頭。

研究所的氛圍依舊,輕松活潑,只是大家已不再年少。

“南會計,你自己看吧,這是調查問卷。”邦,一沓問卷被杜彥久甩在桌上,“照你的吩咐,按照飲食結構不同進行片區劃分,找了1047個小孩子進行試吃,他們的評價都在上面。什麽活都讓我們幹,到底是研究所還是市場調查。”

“就你牢騷多,我沒給錢啊。”南易懟了一句。

“給沒給,你自己不清楚啊,範師傅一共給了研究所5萬塊,現在還有不少錢沒給呢,你來的正好,今天把賬結一下。”

研究所在文昌圍的時候就是獨立結算,文昌食品委托它研究,或者研發出新產品向文昌食品推薦,然後研究所拿銷售分成,現在依然是如此,只不過前兩年沒有企業對接,也就沒什麽收入,南易一直在往研究所貼補。

“急個屁,公章又不掛我褲襠上,等方昪回來,讓他跟你結算。”南易說著,拿起桌上的調查問卷翻閱起來。

在八零九零後的童年時期,有一樣零食是被大家所熟知的,可以說它是比較成功的零食產品,它就是幹脆面。

南易手裏拿著的就是範師傅“火狐狸幹脆面”五種待定配方的試吃調查問卷報告,看著問卷上歪歪扭扭、稍顯稚嫩的評價文字,南易會心一笑,有些字很難辨認,有些幹脆就用拼音代替,一個字一個字識別,南易翻閱的速度並不快。

一個小時過去,南易只看了不到70份,要看完需要花費的時間太多,南易只好變成一目十行,不再細看,碰到很有意思的評價,他才會細細閱讀。

三個小時,南易把問卷走馬觀花的看完,又返回到第一頁看問卷數據統計。

看過統計數據,南易問道:“這麽說,南方的喜歡2號配方,北方的喜歡5號?”

杜彥久點頭,“對。”

“哪個配方成本更高?”南易手指在桌面輕輕的敲擊。

“2號更高,不過幾乎沒有比較的意義,要放大到100萬包才會有幾百塊左右的差額。”

南易頷首,“那是沒有比較的意義,配方有保密的必要嗎?”

“配方成分不復雜,花點時間就能分析出來,配比……”杜彥久斟酌一下說道:“也不是太難,可能十萬次之內就能破解出來。”

“行,我知道了,等方昪和你對接,我做主先預付研究所50萬的分成。”

“這麽少?”杜彥久不滿道。

“你還想多少,終端零售價大概率會定在5毛,1千萬包的銷售額才500萬,你自己算算,研究所拿50萬,要銷售多少包才能拿到。”

“那你多上幾個產品,給我們多安排點活。”

“行啊。”南易笑著說道:“在福南有一種叫醬幹的小吃,你去研究研究,拿出一套壓縮成本的方案,你怎麽做我不管,反正最終的成品要條狀的,勁道,有嚼勁,麻辣中帶著一絲甜味。成本要使勁壓,終端銷售價一開始可能只會定在兩三毛。”

“兩三毛研究個屁啊,研究所一年才能分到多少錢。”杜彥久罵罵咧咧的說道。

“杜彥久同志,革命工作不分高低貴賤,兩三毛也是錢,不積涓流怎麽能匯滄海呢?這邊一兩分,那邊三四分,分開看很少,可要匯聚到一起……”

杜彥久嘟囔:“最多一毛。”

“操,你少給我唧唧歪歪,你那麽能耐給我搞出個切實可行的減肥配方來,不要那種糊弄人的,你哪天搞出來,我哪天在你面前拍下十億,不是給研究所,就是給你個人,第一筆十億,以後每年至少給你兩億,怎麽樣,你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