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善後(一)(第2/2頁)

拓跋氏本有數萬眾,被抄掠了大半月,隨後宥州之戰又死傷幾千人,目前剩下的大概也就三萬老弱。這三萬人,全殺了不可能,那只會讓草原部族離心,更何況自己還想將他們變成財富源泉,資助自己征戰天下。殺之確實不妥!

“楊軍使,某有點粗略的想法。”邵樹德說道:“此番討平拓跋氏,鎮內已太平無事。接下來,某打算拿綏、銀二州之黨項開刀。”

“又要征討?”楊悅一驚,問道。

“非也。”邵樹德笑道:“綏銀黨項,以農耕為主,多少亦懂一些漢話,向為熟蕃也。其民久與漢人雜處,習性相通,若能編戶齊民,二州九縣之地可多數萬口人,豈不美哉?”

“大帥,綏銀黨項某不熟,但就部落頭人本性而言,各州皆通,是斷難放下手中權力的。”楊悅皺著眉頭說道:“他們現在很恭順,甚至還出兵幫助大帥攻伐拓跋氏,可若是想動他們的人,那是千難萬難。”

楊悅其實想說,國朝以來,農莊甚多。那些個莊客、部曲,朝廷若想編戶齊民,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上下勾結糊弄是正常操作。這還是本朝,換到魏晉南北朝那會,你動動人家的部曲試試?怕是當場造反了。

以銀州悉利氏為例,全族四千余口人,這些人就是頭人的部曲。你想將這些奴隸部曲奪走,編戶齊民,給官府納稅,必然要侵犯頭人的利益。而黨項愚昧,普通人根本不知道所謂的編戶齊民意味著什麽,頭人家族已經統治他們幾代甚至十幾代了,積威甚深,一個招呼就能帶著人造反。

等你出動大軍平定後,他們人可能也被殺得差不多了,你到時候還是什麽都沒得到,徒然靡費糧餉,還不如現在羈縻之,收點貢賦,有事時讓他們服兵役呢。

“某當然知道茲事體大。”邵樹德說道:“然先想弄個表率出來。銀州悉利氏,丁口不多,借著平定宥州之勢,先將其數千部眾編戶齊民,應有較大成算。至於悉利氏頭人,可在鎮內領一閑官,先拿一份俸祿。最近某在籌辦綏州東市,日後草原牲畜、藥材、蜂蜜、皮毛、蠟等物事皆在此售賣,商戶繳納榷稅及租金,這部分錢,或可分一部分給悉利氏頭人,以做贖買。”

這其實還是滿清的贖買套路。人家與蒙古頭人聯姻,拉近關系,消除其疑慮,然後給高官厚祿養著,再以宗教減丁等政策輔助,大體維持了草原穩定。但定難軍沒滿清那麽豐富的財力,只能先玩個簡化版,通過售賣草原財貨獲利的方式贖買各部頭人,讓他們離開部族,到綏州去居住。

只要離開部族十年八年,官府在其原本部眾裏的影響力就會慢慢增強。屆時他再回來,怕也沒多少人認了。

當然,以目前對外貿易的規模,估計也只可能對小部族有吸引力。對嵬才部這種新崛起的草原大族而言,還差那麽點意思。不過自己的目標本來也只是綏銀二州的小部落,暫時還沒有那麽大的胃口,吞吃野利、嵬才、沒藏甚至折掘這種龐然大物。

“大帥此舉,或有幾分可能。”楊悅聽了後,便道:“吞吃綏銀部族,可以。如果一年能賣五千匹馬,得二十萬匹絹,即便只得百一,亦有兩千匹,對悉利族酋豪來說,似乎也不難接受。”

“中和四年,銀州四縣之戶稅,絹帛這一項,亦不過收了五萬八千匹。明年新編的巢眾會課稅,應能多收不少絹,但一個頭人給兩千匹,多了,一千五百匹都可以,畢竟他以前還要供奉牛羊馬匹。悉利氏若還不知足,當討之。”邵樹德說道。

楊悅點了點頭,然後又問道:“綏銀小部落,不足為慮,但拓跋氏如何處理?”

數日前,拓跋思恭扔下兵馬竄逃。定難軍騎兵一路追擊,斬其弟思孝、思瑤,俘思敬,其子仁慶亦在百井戍以西地帶落馬被殺,就只走脫了思恭、思諫、思忠、仁福四人,據報逃入鹽州了,不知道投奔誰。

大軍入城後,思恭長孫彝昌以下數十人被俘,目前皆軟禁在宥州,等待發落。

宥州南部,水草豐美,這麽大一片草場,拓跋氏留下的權力真空,該怎麽填補?這是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