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縊

“法師倒是好口才,只是,這並不是韓朗給你的囑托吧。”城外大營內,邵樹德看著慈眉善目的辯才和尚,道:“韓朗此人,某雖沒見過,但觀其行跡,並不是能做出這等舍己保全家族之事的人。”

辯才默認。

“韓朗、康元誠是首惡,無法寬宥,想必他自己亦很清楚,只不過還存了些僥幸之心罷了。”邵樹德站起身,習慣性地踱步:“辯才法師,龍興寺有多少田地、部曲?”

“一千二百余頃,三百莊戶。”辯才答道。

邵樹德在綏州整治三界寺的事情,靈州這邊也有所耳聞,亦很擔心。

“法師,明人不說暗話,某給你們指兩條路子。”邵樹德突然說道。

“大帥請講。”

“一者,帶上資財、僧眾、部曲,往西走。西天極樂,何如地上佛國?”

辯才聽了眼皮子一跳,心中暗暗否定了這條路。

往西走?涼州等地,本來就有諸多寺廟,哪有他們的容身之地?靈武郡王的意思,怕不是讓他們走到大唐的西州地區。那裏可有些亂啊!在別的地方當僧人,或許困擾就是窮,吃不飽飯,可若是去了西州,那是有可能掉腦袋的。

辯才年紀大了,不想去冒險。

“二者,前往草原傳道。”邵樹德說道。

其實,中原的佛教能不能適應草原,好不好使很難說。但他如今手也伸不到吐蕃那邊,撈不到那邊的僧人。更何況,也不知道如今吐蕃的佛教與後世是不是一回事,很難講。所以,死馬當活馬醫吧,先試試看。

如果辯才夠聰明,懂得因地制宜,自創一宗,那可就太好了。

“敢問大帥所指的草原乃何處?”辯才問道。

這兩人也有意思,一個統大軍兵圍靈州,一個過來當說客,結果都沒談正事,而是扯起了“弘揚佛法”的事情。

“夏、宥、鹽三州草原。”邵樹德說道。

“向黨項人傳道?”

“然也。”

辯才沒問這事有什麽好處。對手握刀把子的軍頭來說,他讓你幹什麽就幹什麽,勿要討價還價。辯才法師的能言善辯,那也得分情況,遇到不講理的武夫,他會和你辮經?

“黨項稟天地戾氣而生,須得佛法化解。”邵樹德說道:“法師自可先往夏州,某會遣人往地斤澤修一寺廟,今後大師可安心傳道。”

說到了這份上,辯才也無話可說。這不是商量,是命令。

“大帥既有心弘揚佛法,貧道喜不自勝,自當從命。”辯才應道。

“如此甚好。”邵樹德喜道:“法師不如留下來一起用飯,某還有些事情未想明白,須得法師幫忙參詳。”

“大帥,這靈州之事……”

“唔,韓朗、康元誠乃罪將,須得全家械往京師,交由朝廷法辦。”邵樹德說道。

“韓朗若不得免罪,怕要死守不降,強攻徒傷人命。”辯才說道。

“法師定可以教某。”

辯才沉吟了一會,才道:“貧道可嘗試說服韓氏族人,然須得大帥赦免其過。”

“此皆韓朗、康元誠二人之過,無幹其他人等。”

“如此,貧道便放心了。”

若只追究韓朗、康元誠一家的罪過,到此為止,那麽事情就還有操作的余地。

辯才、增忍下午便返回了靈州。他二人離去後,陳誠走了過來,賀道:“大帥,靈州旦夕可下,此番出征,又得全功。”

“陳判官來得正好,靈、鹽二州既下,表何人當節度使為佳?”邵樹德問道。

以如今的情況,讓他一人身兼定難、朔方兩鎮節度使不太可能。桀驁如李克用,想要侵奪昭義鎮,也是表其弟為節度使。

但這並不意味此戰白打了,事實上有變通的辦法。

“大帥,某有一人舉薦。”陳誠胸有成竹地答道。

“哦,竟已有人選?”邵樹德有些驚訝。

這年頭,夠資格當一鎮節度使的人雖不少,但一時間也不好找。

“大帥,前河東觀察使、供軍使李劭可任朔方節帥。”陳誠說道。

“李劭……”邵樹德想起來了。當初在河東還挺照顧自己的,在晉陽時,還開玩笑說若是邵樹德當了夏綏節帥,他就全家來投,供軍使不做也罷。

“李克用入主河東後,供軍使已換了人,李使君全家前些日子已搬來夏州,某也是剛剛得到消息,正要稟報大帥。”陳誠道。

“可也!李劭可任朔方節帥!”邵樹德仔細想了想,笑道。

他當過觀察使,資歷完全沒問題。本身又是個文人,不懂軍事,自己將朔方軍殘部整編一下,從鐵林軍、武威軍、經略軍中抽調人馬新建定遠軍、豐安軍,再派心腹大將鎮守靈州,便可牢牢掌握這二州八縣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