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帥才與新城(第2/3頁)

“大帥,李罕之、張全義之於朱全忠、李克用,就如程宗楚、朱玫、李孝昌之於大帥。若橫加插手,不但朱全忠不喜,大帥之義兄怕是也會有想法。”符存審看著邵樹德,鄭重說道:“請大帥三思。”

還不錯,沒有順著自己的話頭往下說,反而明確指出了其中的風險,鄭重勸諫。心性、品德都不錯,若能培養出來,便可得一方面之才。

遍數定難軍,單獨領過一路兵馬大戰的,就只有盧懷忠、楊悅二人。

老盧是在征靈州的時候,單獨領一路偏師,但那只有六七千人,還不能算證明了自己。

楊悅確實可以算帥才了,統領兩萬多蕃漢兵馬,連戰連勝,克復兩州,已經證明了自己。但復盤了他的戰術後,邵樹德又有些不放心,總覺得他打仗風格太那啥了,不夠穩健啊。

好吧,也許這是自己無法欣賞的另外一種美。戰爭的藝術,本來就是多種多樣的,不該限定於一種風格。

自己與諸葛爽那種保守流派,一定也有很多人看不慣吧。

對了,楊悅這老頭,把出征的河西黨項禍害得也太慘了一些。四千人出征,最後只回來了幾百人,有消滅雜牌的嫌疑了,按理來說應該要罰。但他立下的戰功足夠耀眼,這也是事實。

後世功就是功,過就是過,但在這會,功過是可以相抵的。楊悅立下的戰功非常大,而過,在很多人看來可能根本就不是過。

得把他先雪藏一段時間,冷處理,觀望下風色再說。

盧、楊二人之外,張彥球應該也是個方面之才。

此人世代將門,家學淵源,邵樹德曾經從他那裏學到了很多知識。兩人私交也非常好,張彥球更舉薦過朱叔宗這等人才。

作為河東都教練使,張彥球於治軍一道頗有章法,也有能力帶數萬大軍征戰。但他來的時間短,還沒證明過自己,今後若有機會,或許可以嘗試讓他統帶一路大軍,獨立作戰。

符存審能獨立指揮一個方向的戰場嗎?現在的他,肯定是沒這種能力的。他還需要繼續成長,按照通俗一點的話說,就是需要積累經驗升級。

先帶在身邊觀察一陣吧。

正好打算組建天柱軍,員額不多,四營戰兵、五營輔兵,外加一些雜兵,總共接近五千人。軍使已經定下了,乃武威軍遊奕使李唐賓。符存審既然帶了四百人來投,一路上也立下了不小的功勞,那麽便讓其入天柱軍當個十將。

還有那個王建及,關鍵時刻站穩了立場,路上也有那麽點功勞,便提一級,當個隊正。

“符將軍勇武堅貞,亦有大功,便到某帳下當個十將吧,一俟天柱軍組建完畢,便赴任。”邵樹德說道。

“謝大帥簡拔。”符存審有些驚喜。

副將的話,有可能領戰兵營,也可能領輔兵營,十將就基本是戰兵營主官了。且軍內一旦有更高級別的職位空缺,十將也是優先考慮的。

“王火長亦有功,便到天柱軍當個戰兵營隊正吧。”

“謝大帥栽培。”王建及從後面擠了上來,單膝跪地,喜道。

“靈州便不入了,某直去懷遠縣看看。”邵樹德一揮手,李仁輔便將戰馬牽了過來。

“恭送靈武郡王。”李劭帶著靈州幕府的僚佐、監軍齊聲道。

關北四道都指揮、制置等使這個職務,誰說沒用的?至少可以心安理得地插手朔方、天德、振武三鎮的事務,而不用遭受別人非議。

實力強,虛名也能變成真的。

大隊騎兵的行軍速度是非常快的,九月十一日午後,邵樹德便抵達了懷遠縣,並將營建司判官蕭茂找來問話。

“見過大帥。”蕭茂風塵仆仆地趕到了紮營之處,行禮道。

“蕭判官想必已經知曉了吧?蕭公欲出鎮河渭五州,此事某已同意了。”邵樹德站在一處山坡上,仔細看著正處於營建狀態的懷遠新城。

新城在老城南側,規模遠勝之,羅城城周為二十五裏許,東臨大河,環城為濠。材質為內層夯土,外用磚石壘砌,開有五門,另有一條水門,通過溝渠前往大河。

東門曰朝京門、南門曰望京門、西門曰得勝門、西北門曰永和門、北門曰鎮遠門,水門在東南角。

羅城內正中心設鼓樓一座,子城位於其北側,關北四道都指揮、制置等使衙門便在子城內。至於懷遠縣,仍在北面的老縣城內辦公,不過會與新城聯在一起,成為附郭縣,這樣整個懷遠城的周長久會變成接近二十九裏。

鼓樓前便是一條東西向的寬闊主幹道,兩頭分別是得勝門和朝京門。鼓樓往南又是一條幹道,直通望京門。

城內的布局結構,大體上仍是國朝經典的井字形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