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刪丹嶺

文德二年四月初八,天寶縣(今永昌縣西)西北的刪丹嶺上,幽深寂靜。

這裏是河西走廊的一處高點,擋軍道之要,北魏年間曾置城塞,遣兵守禦。

為什麽擋軍道之要呢?因為涼州不是一般的內地州縣,水資源沒那麽豐富,大軍出動,必須要有飲水,刪丹嶺恰好就有。

陰山的一些缺口谷道同樣如此。

明明山間孔道那麽多,為什麽大家都集中走某一條呢?很簡單,沿途有“突泉”,利於飲馬,同時也足夠寬闊,可以通行馬車。

刪丹嶺也是這麽一處,它還有個別名叫“水泉子”。

嗢末魯氏宰相魯彥率五百余騎一路追擊,沖到了刪丹嶺之上。

而在山下,還有近兩千騎兵在慢慢匯集。他們來自嗢末、吐谷渾、龍家、粟特等部,壓陣的則是背嵬都一部四百余騎。

至於一人三馬,理論上機動力不弱的豹騎都,已經遠遠地落在了後面。

遊動在刪丹嶺以東的回鶻騎兵已經不成氣候,或驅或殺,剩不下幾個了,再也不可能對追擊大軍的後勤補給線造成威脅。

現在,朔方軍需要控制刪丹嶺,讓追逃大軍從這個最便捷的通道過去。

“嗖!”一箭襲來,擦著魯彥的肩膀,釘入其身側的一名騎士胸口。

騎士慘叫一聲,摔落馬下。

沒等魯彥反應過來,更多的箭矢飛來。隨後,山谷、溪澗兩側沖出了大隊騎兵。

在這復雜的地形之上,回鶻人完美地保持了身體平衡,弓弦連響,嗢末騎兵紛紛墜馬。

上山下坡,對騎兵而言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上山時身體要前傾,下山時要後仰,地形又復雜,還要不斷做出其他調整動作。射箭、廝殺非常不便,漢人騎兵做不到,但漢時的匈奴做到了,此時的回鶻人甚至做得更好。

草原騎兵的三大優勢:騎術好、箭術好、吃苦耐勞;三大劣勢:裝備差(缺乏遠距離勁弩、缺乏防護鎧甲,甚至使用骨箭)、近戰搏殺技能弱、組織度低下。

不過這也不絕對。

此時的回鶻騎兵,裝備還可以,雖然比較缺鎧甲。組織度也比一般的草原部族強。近戰搏殺確實是短板,但三大缺陷彌補了兩個,又是在復雜地形上,完全不需要近距離格鬥,一下子就襯托得他們如天神下凡一般。

這是一場精心準備的斷後伏擊!

嗢末驟然遇襲,死傷慘重。魯彥看著紛紛落馬的自家子弟,悲憤無比,追得太急了啊!

“大相快走!”隨從們拉著魯彥的馬韁,擁著他往山下退去。

山下諸部騎兵見了,不用人吩咐,立刻四散開來。

草原騎兵作戰,與中原大不相同。

地方太大了,回旋余地太大了!

匈奴面對進攻草原的漢軍,就四散開來,數十騎一股,利用己方騎射能力強的優勢作戰。

而漢軍的騎兵,幹脆“下馬地鬥”,用強弩遠距離驅逐、射殺。

雙方鬥智鬥勇,極力揚長避短,互有殺傷。但到了最後,還是漢軍更勝一籌,因為你匈奴的部落大帳總不可能跑得像馬一樣快吧,一旦被我找到,你就沒法四處遊鬥了,老老實實和我決戰吧。

回鶻人的大帳在甘州刪丹,刪丹嶺則位於涼州天寶,暫時沒有必守之處,因此得以利用此處復雜的地形,伏擊完畢後,再以小規模纏鬥的方式廝殺。

大規模騎兵列陣作戰的苦頭,他們已經在涼州城南吃過了,根本不想吃第二遍。

一名回鶻騎將角弓連發,射落了三名嗢末騎兵,隨後一夾馬腹,又綴上一人,手中鐵骨朵奮力砸下,直接將人擊落馬下。

人馬結合得非常好!

沖鋒的過程中,地面崎嶇不平,但他的動作一點都沒有走形,完美地通過人馬之間的借力與結合,完成了這一次擊殺。

若是李紹榮在此,估計也要贊嘆。他曾經嘲諷過宣武軍半途出家的騎馬步兵騎術差,但這個回鶻騎將的馬術,似乎比他還要高明一些,不得不讓人感嘆,術業有專攻。咱們別和打小騎馬放牧的草原人比騎術,注重發揮自己的優勢就行了。

戰鬥在繼續。回鶻騎兵趁著伏擊得手的氣勢,一路追殺,直沖到了山下。

“嗖!嗖!”箭矢橫飛,慘叫連連。

雙方的騎兵,沒有任何陣型,就在草原上中距離騎射,不斷地兜著圈子。

背嵬都的人沖了上來。

數百騎分成兩撥,突然繞到最大的一股回鶻騎兵兩側,在中距離上連連發箭。

經典的夾射戰術!

回鶻騎兵直向前沖,結果迎面飛來數十根投矛,十余人不聲不響地墜落馬下。

剩余的人繼續加速,試圖沖出背嵬都騎卒的夾射圈子。

但投完槍的背嵬都精卒又從槍套裏抽出較輕便的兩米短馬槊,絲毫不懼,直接沖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