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抉擇(第2/2頁)

沒藏結明也看出來了。雖然他是黨項人,但這些年在妹夫的勸說下學習不輟,讀了不少書,也經常讓聘請的漢人幕僚講史,對如今朔方軍的戰略有清晰的認識。

簡而言之,大戰略就兩個方向,入蜀還是向中原用兵?

他是支持入蜀的。

先易後難,先控蜀地,得其財貨,以養西北勁兵,然後再收服金商,東出潼關,攻王重盈父子,占領河中、陜虢。

這事得勸一勸大帥!

高仁厚在愕然之後便沒什麽表情了。

事實上攻蜀,注定與他沒什麽關系,他也不會得到重回蜀地的機會,除非天下局勢已經明朗。

靈武郡王定然是沒法親征蜀地的,甚至都無法調遣多少兵馬入蜀。

十五萬朔方軍,八成以上要布防在關中、關北,頂多遣一將帶兩萬人左右入蜀。

蜀中那麽多諸侯,兩萬人是沒法平定的,勢必要在蜀地招降納叛、招兵買馬,且要給這位大將全權,不能有掣肘,這就給了別人自立的機會。

人是經不起考驗的。

“沒藏軍使、高副使,既然大帥並未明說何時移屯華州,那麽這軍營還是得修。”見二人都不說話,任遇吉突然笑了起來,道:“而且還得修得很好。聽聞大帥在與長安幾位相公們談鹽利的事情,或想在河中鹽利上動腦筋。此為河中府之大進項,若談成了,王重盈或要惱羞成怒。”

沒藏結明笑了。一年幾十萬緡的買賣,可抵一個大鎮的收入,得罪王重盈又如何?

“當然要修。蒲津關三城皆在河中手裏,若其遣兵來攻,我輩措手不及,豈不誤了大事?”沒藏結明說道:“高將軍,你覺得呢?”

“此事軍使做主即可,某想看看義從軍的兒郎們。”

高仁厚沿著隊列一步步走過去。

全軍八千人的目光幾乎都盯在他身上,但他毫無所覺,泰然自若。

他看得很仔細。

軍士們體格高大,站姿也不錯。更兼衣著整潔,甲胄齊全。

尤其是橫山都,三千人之中,竟然半數身披鐵甲,比例如此之高,委實讓人驚訝。

這幾乎就是一千五百戰兵人人有鐵甲了,橫山都重甲步卒,竟如此受重視?

“真乃壯士。”高仁厚停在一名身材極其高大雄壯的山民面前,問道:“投軍幾年了?”

“三年。”山民不卑不亢地答道。

“家中可好?”高仁厚又問道。

“過得去。”

“還住在山上嗎?”

“住夏州,尚未來得及搬去靈州。”

“異日出征,只需奮勇拼殺,搬去靈州易如反掌。”高仁厚笑道:“若有人昧下你的功勞,徑來找某便是。”

……

“汝家中有幾人?”

“六人。”

“可過得下去?”

“甚好。糧賜、軍賞,一個不少,便是不種地,賴此亦可為生了。”

“能有這日子,是大帥嘔心瀝血,誅殺賊寇,掃平群醜得來的結果。若換個方鎮,日子未必就過得下去了。”

……

“殺過人嗎?”

“不曾。”

“後面若征討賊寇,有你效命的機會。”

“何時征討賊寇?某快等不及了。”

“這要看大帥了。”高仁厚道:“鎮內大事,只有他能做主。”

……

高仁厚一邊走,一邊看,漸漸到了最後一列,心中也漸漸有了譜。

這支軍隊不錯,比他原來帶的兵強多了。而且器械、甲胄齊全,人有一股子兇悍勁,多年整訓之下,紀律也有了,此可稱勁旅。

“確為雄壯之師。”巡視完後,高仁厚回到陣前,向沒藏結明行禮道:“軍使帶得一手好兵。”

“要麽是桀驁不馴的吐蕃,要麽是自視甚高的山民,多年下來,才算粗粗有了模樣。”沒藏結明笑道:“今有高將軍前來,日後隊伍應更好帶。”

“移屯華州,說不好就要上陣廝殺,訓練有素,總比諸事無備的強。”高仁厚說道:“這渭北五州之地,未來風起雲湧,非得強兵猛士鎮守不可。”

猜到大帥的戰略方向後,三人都知道,渭北五州的地位將急劇提升,甚至可能還要超過北邊的勝州。

從關中東出的話,第一個阻礙就是王氏父子的河中、陜虢二鎮。

但李克用的反應將至關重要。

大帥如何說服李克用,讓他相信朔方軍對河東沒想法,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或許,使者已經在前往晉陽的路上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