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催促(第3/3頁)

“短時間內能趕來陜虢參戰的,也就只有都護府親軍司轄下的兩千步騎了。而且這支部隊,還要留在華州、京兆府一帶押運糧草,十五萬夫子轉運糧草器械,單靠義從軍照應,多有不足。況且,某想將義從軍調來陜虢。”

兵力不足,是邵大帥目前面臨的最大苦楚。

但凡征戰,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都必須先完成兵力集結。

此番征戰,邵樹德直接扔下大部隊,只帶著騎兵星夜兼程,趕至潼關,根本談不上集結兵力。

“河東也在催我呢。”坐回來後,邵樹德笑道:“義兄的使者昨晚剛到陜州,言河東軍經苦戰後攻破懷州河內縣,已與朱珍所部在孟、懷之間大戰數場,互有勝負。我也不知真假,或許有掩飾在內吧。河東大軍六萬有余,但成分復雜,全忠兵多,據聞遣兵八萬之眾,義兄攻勢受阻之後,多半已僵在那裏了,急需我從側翼擊破河南府,抄截朱全忠之後路。”

折嗣倫仔細地聽著。

“前幾日,葛從周在崤山設伏,不過未能竟功。其人目前還逗留在那一片,以山地為憑,當大道阻我。”邵樹德繼續說道:“當然,或許只是虛張聲勢,主力業已遁走也未可知。今日剛剛收到消息,前潞州叛將馮霸率步騎兩千余人自鄭州而來,蔡州方向亦有援軍北上,進入汝州,汴軍也在陸續集結呢。”

“馮霸所部應是善戰,然蔡、許、陳諸州北上之援軍,以州縣兵居多吧?”折嗣倫問道。

“蔡兵勇悍,未可小視。”邵樹德說道。

“妹婿欲繼續屯兵陜虢,以待主力匯集?”

“不能拖了。”邵樹德嘆了口氣,道:“小郎且為我鎮守靈寶、陜縣一帶,我自領鐵騎、順義、華州兵東出,會一會葛從周。李克用那脾氣,小郎日後自當領教。他既遣人來催了,我再按兵不動,他就敢直接撤兵回晉陽,然後與我再不往來。”

“有義從軍在潼關,我自領折家子弟守陜虢,還有侍衛親軍機動策應,後路問題不大。”折嗣倫沉吟了一會,道:“然華兵以新卒居多,並不善戰,一旦潰敗,或動搖全軍士氣。”

折嗣倫這話也不無道理。

打仗這事,寧可兵少,也不能帶豬隊友,蓋因他們一敗,極可能影響全軍士氣,屬於不穩定因素。

“無兵可用,只能勉為其難了。”邵樹德說道:“讓他們去攻堡寨,見見血,總能派上用場。破了寨子,我便將男女丁口盡數遷走,看葛從周急不急。此為化被動為主動之招,說不定能調動其兵馬,這便存在機會了。”

折嗣倫默然。妹婿打仗,還是這麽“奇怪”,總感覺不是正兒八經的武夫路數。

不打汴兵,反去打百姓,這是什麽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