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據點(第2/2頁)

先秦時代的耕戰農兵,大概也是這麽被一代代進行軍事動員給訓練出來的。嗯,國朝也有標本,那就是多災多難的河南,以及素來以對抗朝廷為己任的河北。

但他們的裝備大概率不如春秋戰國時代的農兵,大部分人無甲,只有少數家境殷實的自己給自己配了甲胄——別說什麽民間不能私藏甲胄,藩鎮割據以來根本管不過來,太多了。

官家打制的器械,職業武人都不夠分,不可能給土團兵了。比如一張良弓,人家練了十幾年箭,一年到頭一有空就練,不比你大部分時間在地裏忙活的田舍夫強多了?自然得緊著他們用。

土團鄉夫,布做的璞頭、布做的衫、布做的袴奴,額頭上再紮一條布做的抹額,好強的裝備!

符存審沒有第一時間讓這些鄉勇入戰壕,而是指派了一些軍校,將這些人操練個幾天,熟悉情況和規矩後,再分派進各條塹壕。

大戰又要起了,但河陽南城這個釘子還沒拔下,這讓他有些焦急。

他走上一處高坡,俯瞰著整條大河。

孟州城那邊造好了不少船只,此刻都堆放在岸上。工匠們在王屋山砍伐大木,一部分處理完後堆放起來,在棚子裏慢慢陰幹,一部分則緊急拿來造船。

船只不小,但不是用來運貨的,而是準備修復中潬城到南城之間的浮橋的。

其實從上個月開始,這項工作就慢慢啟動了。

軍士們用鐵鎬鑿碎冰面,一艘船、一艘船地放下去,然後用鐵鏈聯結起來,再釘上厚實的木板。

城中守軍一度沖出來,試圖毀壞這些浮橋,不過他們大意之下吃了個不小的虧:冰面被敲擊得有些破碎,上面蓋著茅草,梁人無備,足有兩三百人掉進了冰冷的河水之中,再無聲息。

吃了這個大虧之後,梁人算是死心了。圍城這麽些日子,他們也損失了大幾百人了,這次又被坑掉兩百多,士氣受到重挫。

再把目光投向中潬城。

不少強弩、砲車已被裝備了起來。這些裝備,也只有在中潬城才能發揮作用。河面實在太寬了,這些武器射程又近,根本無法覆蓋整個河面,部署在中潬城,可能還有那麽點作用——從鄭州理所管城縣到陽武縣的黃河南岸約八十裏,而陽武縣與北岸的獲嘉縣以黃河中心為分界線,鄭州到獲嘉“中河九十六裏”,也就是說此處黃河寬三十二裏,河陽那邊稍窄一些,也有二十余裏寬,什麽強弩都無法封鎖河面,更別說射程只有強弩幾分之一的砲車了。

不過在浮橋建造完畢後,倒是可以部署一些小型砲車,就是不知道它們能不能扛住梁軍水師戰艦強弩的射擊了。

砲車的射程,實在慘不忍睹!

中潬城那邊,還有一些人在運輸沉重的鐵鏈。毫無疑問,這是打算鐵索橫河,封鎖河面了。

為了阻止大河化凍後梁軍水師來援,大夥可是費盡了心思。

遠了放火船,稍近些,用強弩,再近些,用砲車,最後還有長長的巨木杆子和鐵索攔截。總之窮盡一切手段攔住敵軍,不讓他們靠近河陽南城,將這裏的守軍救走。

其實也有人提出過異議,認為幹脆讓梁人將南城守軍救走算了。他們跑了,這邊正好占下城池,大家都省事。不過最終還是被否決了,夏王有令,一定要吃下保勝軍這幾千人,不給他們逃回去的機會。

梁人最後的兩個據點,孤軍困守,若還能讓他們跑掉,確實也不太像話。

符存審轉過身去,又看了一眼正在緩緩東行的糧草運輸隊伍。

這是河南府征集過來的夫子,他們正給赤水軍轉運糧草、器械。

他們最近在旋門關外紮營。

大伾山上旌旗漫山遍野都是,到處都有金鼓之聲,守關梁兵大懼,不斷向鄭州乃至汴州告急。

聽聞龐師古帶著人馬回來了,其先鋒一部三千余人已開進到旋門關一帶。而為了避免重蹈覆轍,再被夏軍突入截成數段,梁人正在不斷往這邊增兵。

他們每天都派出大量人手,敲鑿靠近南岸的河冰。當年東西魏對峙時的手段,沒想到又都被雙方撿了起來,令人啼笑皆非。

但不管怎樣,獲嘉、武陟一帶數萬夏軍雲集,而鄭、孟一帶梁軍兵力也在快速增加,雙方似乎不約而同地將戰場選於此處,一場規模在十幾萬人的大會戰好像已經不可避免。

“打個屁!”符存審啐了一口,他就沒聽過夏王打算在這邊與梁人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