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杯酒釋兵權(第2/2頁)

規矩他們都了解一些,日常管理就算了,軍隊調動、出征,需要皇帝下詔,樞密承旨當眾宣讀,六位樞密使、樞密副使一同簽字用印,命令方可生效,這怎麽搞?

皇帝的聖旨可以不管,聽夏王的就行了,但人員不夠啊。難道兩個人簽字就行了?怕是還有人要走馬上任,會是誰呢?

邵樹德沒有說,又轉向北衙樞密院一眾人,端起酒樽,道:“南衙禁軍為國之柱石,北衙蕃兵也不可偏廢。橫山兩部、六大巡檢使部落、榆林、沃陽、洪源、仙遊四宮部屬、河隴諸蕃部,在籍丁壯數十萬矣,從今往後,鎮北都護府裁撤,蕃部丁壯管理、操演之事,爾等也要抓起來,不可松懈。”

“遵命。”楊爚、契苾璋兩位北衙樞密使一同起身,樞密副使張歸弁亦起身,齊聲應道。

“滿飲此杯。”邵樹德一飲而盡。

“滿飲此杯。”三人同飲。

邵樹德滿意地點了點頭。

蕃部丁壯,為他的征戰大業助力良多,死傷的人都數不清了。而且幾乎沒有撫恤,平時也不發軍餉,性價比這麽高的炮灰,他一直十分重視。

野利、沒藏、嵬才三部與邵家結親,關系密切。契苾璋的孫女也與嫡次子邵明義定下了婚約,作為正妻嫁入邵家。

還有四宮奴部,一貫賞賜豐厚,給予他們出外當官的途徑,可謂費盡心血。

北衙蕃兵的調動,與南衙類似,需要無上可汗之命,北衙六位樞密使、樞密副使簽字用印,方可生效。

誰私下裏率軍離開劃分好的牧地,就是謀反,朝廷立刻調動諸部蕃兵、禁軍以及未來將要成立的邊軍鎮兵會剿。

南北衙軍權抓在手裏,邵樹德的地位就穩如泰山,無人可以撼動。

這一晚,是他統一思想、定下規矩的一晚,不知道可不可以叫做杯酒釋兵權,至少禁軍大將的權力被限制了不少。

……

正月十五,上元節。

一大早,皇後又在觀風殿臨朝,舉辦朔望大朝會,然後發布了一系列人事任免。

以“天生賢傑,嶽降英靈”為由,授京兆府少尹王卞為南衙樞密院樞密副使。

以“變風俗而求人瘼,和號令以肅軍威”為由,授山南西道節度使、興元尹諸葛仲方為南衙樞密院樞密副使——至於諸葛仲方奉不奉詔,就很難說了,反正這是邵樹德給他的最後機會。

以“早著令名,累更劇任”為由,授王瑤為北衙樞密院樞密副使。

以“開張用經緯之文,撫馭得韜鈐之術”為由,授折嗣倫為北衙樞密院樞密副使——是的,要罷淮西鎮了,這也是一次試探。

以“公忠有素,文武是經”為由,授天平軍節度使任遇吉為北衙樞密院樞密副使。

又以“識略甚遠,智能出群”為由,授杜洪為北衙樞密院樞密承旨。

兩樞密院,既有自己人,也有統戰人員,主體算是配齊了。

這些職務,對武將們來說,其實不是很喜歡,因為更多的是文職工作,而非帶兵打仗。

邵樹德初提出來時,很多人都笑談這是養老院。一堆打不了仗的老大爺放下刀槍,去當毛錐子,天天算賬。

在四位樞密使人選風聲放出來的時候,高仁厚就很慶幸自己沒當上樞密使。當然,老高的造化也不淺,陪太子打仗,看不上樞密使是正常的。

朝罷之後,皇後乘坐禦輦,率文武百官前往長夏樓。

太傅邵樹德、太師封彥卿一左一右,陪在皇後身邊,以示恩遇。

皇後經歷了這陣子的臨朝經歷後,漸漸駕熟就輕,也不再那麽緊張了。

前行的過程中,她時不時把目光投注在邵樹德身上,心中翻滾不定。

太傅明敏睿達,精力過人。言事之時往往一語中的,讓人欽佩。

又素得軍心,行軍征戰也是一把好手,說是當世人傑不為過。

這樣一個聰明睿智、心狠手辣又兼且目光長遠的人,本不該沾染自己這種“前朝”皇後,但他就是做了。

皇後憂心忡忡,她這麽尊貴的身份,肯定被很多人盯著,該怎麽辦?抱也抱了,蹭也蹭了,摸也摸了,甚至還被嚙咬了半晌,這個混蛋!

皇後嘆了口氣,庸人自擾,在於還有欲望。難道心底之中,真的沒有那麽一絲絲的渴望,幻想太傅在開國之後,給她一個交代麽?

旗幡林立,儀仗如雲。龐大的隊伍穿過大街,往長夏門而去。

在這一刻,皇帝似乎被所有人遺忘了。

“病”得很厲害,宜靜不宜動,要好好休養嘛。

這朝廷,確實離散架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