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反復

三月初二,新任青唐第一鎮指揮使、高唐縣公梁懷瑾,與戶部侍郎張玄晏並轡而行,離開了洛陽,前往魏州。

三月十五,一行人抵達了魏州北部的館陶縣,見到了盧懷忠。

其實也沒別的事,就是宣讀聖人旨意罷了。

之所以一路追到館陶,是因為盧懷忠在此接受史仁遇投降。

博州刺史被州將王舉誅殺,州城降順。如今也就剩一些散兵遊勇,堅持不降,盧懷忠已遣兵過去剿殺,不日即可奏凱。

而說起王舉這個人,就不得不提一下羅紹威的勸降了。

在魏州城破的情況下,王舉居然還在猶豫,若非大軍逐步逼近,他可能還不會這麽痛快反正,算是相當典型的大唐武夫了:不識時務是他們的最大特點。

不過一旦決定投降,他們也沒有任何節操,直接把與自家有姻親關系的博州刺史給斬了,然後率軍控制全城,等待夏軍過來接收,讓人目瞪口呆。

博州一降,館陶這邊再硬扛著也沒什麽意思了。尤其是夏人弄了一些俘虜過來,日夜叫喊,導致城內軍心浮動,士氣大跌。

最近幾天,幾乎每晚都有軍士縋城而出投降,也有人趁天黑逃走。史仁遇見了也不阻攔,各安天命,愛咋咋地。他不想管,也懶得管。

而他這種放任的態度,只會產生一個效果,即讓士氣崩得更加徹底。

於是乎,到了今日,在羅紹威賣力的反復勸降之下,史仁遇也覺得時機成熟了,在試探了軍士們的想法之後,發現投降並無多大阻力,終於放下了心,下令開城。

盧懷忠正好在附近鎮壓此起彼伏的叛亂,聞訊便趕到了館陶,接受了最後四千多魏兵的投降。

至此,魏博這個藩鎮,最後一支成建制的敵軍也被消滅了。六州四十三縣,至少表面上已納入大夏國土,可喜可賀。

征魏這一仗,雖然費了極大的手腳,花費了茫茫多的資源,但拔掉了河北最富庶的一個藩鎮,對於統一大業的影響非常深遠。

李克用、王镕、盧彥威、王郜四人,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其統治已進入了倒計時。

“甫一至魏,便聞得戰場喜訊。聖人聞之,定然欣悅,盧帥怕是還要往上走一走。”張玄晏笑道。

“往上能去哪?”盧懷忠也笑了,道:“樞密院那地方,待著就讓人不舒服,沒意思得很。況且在朝中為官,非我之志。還是在外頭帶兵舒坦,而今藩鎮未滅,四海不一,哪有那個閑心思榮養。還是趁著有把子力氣,為聖人多拼殺拼殺。”

“盧帥這份忠心,當真可昭日月。”張玄晏嘆道。

盧懷忠笑了笑。如果能選擇,他甚至願意一輩子在外帶兵。樞密院裏喝茶的機會,還是讓給別人吧。

只不過他也知道這可能只是個奢望。十萬大軍,不可能長期交到一個人手裏的。武威、經略、義從三軍出來的時間也不短了,差不多到了回去休整的時間,就是不知道後面會換誰來了。

此番出戰,他率軍攻下昭義東三州、魏博四州,就人口和經濟而言,不比李唐賓差。在張玄晏來之前,內給事仆固承恩就已經來過一趟了,賞了聖人賜下的財物、錦袍、車駕。臨走之前,仆固承恩暗中透露,聖人將要給他晉爵,從郡公變為國公,食邑四千戶。

如果排除趙匡凝的話,這是除李唐賓外大夏第二個國公,榮耀無比。而且,按照目前的情況來看,國公的數量一定非常稀少,獲得的難度很大,這就更加金貴了——文官沒有任何可能晉爵國公,郡公、縣公都極難,與武將根本沒得比。

但老盧還是有些遺憾。爵位都是小事,領兵征戰的機會才更讓他看重。

“行了,聖人之意,我已知曉。”盧懷忠坐在館陶縣衙內,道:“魏州移民之事,我會盯著。說起來這事一直在辦,從相衛開始就不斷移民了,一切照舊辦理吧。”

魏博賬面上有三百余萬人,經過與諸鎮多年的廝殺之後,目前二百五十萬以上的人還是有的。以前是李克用造成的人口損失最多,現在這一頭銜已經甩給邵樹德了,移民、戰爭雙管齊下,他起碼折騰掉了三十多萬,甚至多達四十萬。

而且他還要繼續折騰下去,把更多的魏博百姓遷出他們的家鄉。為此不惜讓魏博的局勢始終處於動蕩之中——相衛二州到現在還有人作亂,就是明證。

“盧帥,魏人狡詐,移民需得派大量軍士押送。兵力可足夠?”張玄晏又道:“聖人遣我告予盧帥,李克用聽聞魏州失陷的消息後,可能狗急跳墻,盡遣大軍而來,還是得防備一二。”

“我省得。”盧懷忠說道:“李克用其實一直沒消停過,反復派出兵馬下山攻打邢洺磁,與經略軍互有勝負,但並未突破防線。如果他盡遣大軍而來,光靠經略軍確實擋不住。此事我有分寸,押送魏人之事,盡量交給拱宸、效節二軍,義從軍也要回去休整了,亦可帶一批人走。李鴉兒,他已經失去了最好的時機,沒機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