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外來戶(第2/2頁)

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宋樂也在此間。見了陳誠後,上前寒暄一番,然後問道:“陳相,可都準備好了?”

陳誠點了點頭,道:“京中便拜托宋相了。”

中書省陳誠隨駕,宋樂留守。

除了侍郎這種高級官員外,中書舍人、起居舍人、通事舍人、右散騎常侍、拾遺、補闕、集賢院學士等中下級官員也大批量離京,隨駕北巡。

其他各部一如他們。

外官如此,宮官、內官也差不多。

傳國玉璽就被保存在尚宮解氏手中,她是與聖人同乘一車的。

內官也會挑出多位嬪禦隨駕服侍。

甚至就連幾位稍大些的皇子也要隨駕,一路增長見識、閱歷。

幾乎半個朝廷都出動了,走到哪裏,最高中樞機構就到哪裏。

“十余萬禁軍,皆國之精銳。文武百官亦是一時英傑,陳相務要勸住聖人,穩紮穩打,休要冒險。”宋樂想了想,還是不太放心,仔細叮囑道。

“宋相放心,到了如今這個地步,但求穩,不求其他。”陳誠回道。

宋樂的資歷比他稍稍老一些,本身又與聖人情分非常,陳誠還是很尊重他的。

“隨駕諸外藩兵馬,也得注意下。”宋樂踱了幾步,嘆了口氣,恨不得取代陳誠隨駕。

但他知道自己擅長的是政務,軍事上的出謀劃策還是得靠陳誠,二人分工不同,沒有辦法。

“放心吧,宋相。”陳誠笑道:“此番北巡,廟謀為主,軍事為輔。說是打盧彥威,目標其實是李克用。或許板子沒直接打在克用的屁股上,但他絕不好受。”

宋樂聽了失笑。

確實,北方最棘手的藩鎮從來不是滄景、成德、易定,而是河東。

李存孝投降之事在持續發酵,河東內部瓦解的可能性不斷提高。說句難聽的,成德、滄景、易定三鎮武夫的拼殺意志,可能還要比河東武夫強上一二分呢,畢竟前者是在為自己的利益而戰,後者就很難說了。

但宋樂還是很擔心。

大夏立國才一年八個月,這個時候若出點什麽事情,比如全軍大潰,所造成的惡劣影響將極其深遠。最簡單的一點,喪失了十余萬精銳的大夏朝廷,威望急劇下降,各地武人或許會變得跋扈起來。而他們一旦跋扈了,還會不會像現在這樣賣力打仗,沒人敢保證。

如果君主再出點昏招,導致威望進一步下降,那麽就得花更大力氣拉攏武人。接著將驕兵墮,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禁軍戰鬥力會一降再降,武夫們成為老油子,待價而沽,即便來個大清洗挽回頹勢,也治標不治本,或許會讓士氣墜落到谷底。

簡直就是惡性循環!

這種事情一旦發生,聖人也很難挽回。他活著時或許還能維持,一旦薨逝,完全有二代而亡的危險。

而繼承大夏的第二個王朝,老實說,將更驕、兵更墮是大概率事件。嘗到了待價而沽甜頭的武夫們,很難再回到過去相對淳樸的狀態了,屆時會亂成什麽樣子,真的不敢想象。說不定中樞朝廷像走馬燈一樣換呢,直到大家都累了,打不動了。

好不容易有了一統天下的曙光,宋樂分外不願意這種事情發生。

“李唐賓是不是也要隨駕?”宋樂突然問道。

“我亦不知。但昨日聖人在麗春殿召見李唐賓,應會隨駕。”陳誠低聲說道。

“那就好。”宋樂點了點頭。

聖人是謹慎的,不會留下一絲一毫的破綻。李唐賓這種威望較高的大將,不會讓他留在京城。隨駕之後,多半也只能參贊一番,不會實際指揮大軍。

聖人應該也不會親臨一線。那麽,這次是要捧一捧葛從周了?

宋樂依據朝堂內外的情形分析,認為應該是這樣沒錯了。

梁地武人之中,葛從周的前程和權勢,看起來要比胡真、朱珍還要強,就是不知道此人到底有沒有栽培的價值了。

這不僅僅考驗他的指揮能力,還有協調能力,後者尤其關鍵。

禁軍諸部將士,會不會輕視乃至欺負這個外來戶?葛從周能不能擺平他們,數月後便見分曉了。

門戶之見,始終存在著,始終無法消除。過不了這一關,葛從周便無法鯉魚躍龍門,聖人也會失去栽培他的興趣。

降人往上爬,可謂步步驚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