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士氣如虹

建極三年七月初四,邵樹德在泰山宮內升禦座上朝。

文武百官奏事完畢之後散朝,各司其職,他又在偏殿內召集重要官員議事。

他不摻和前線具體的戰事,但前線的一舉一動,還是十分關心的,要第一時間了解。

“陛下,臧將軍所率東路主力正駐馬無棣渠畔。”中書侍郎陳誠指著掛在墻上的地圖,介紹道:“前軍則沖得有些太快了。”

擔任先鋒清道使的突將軍都虞候李彥威,如旋風一般,直過無棣、饒安,擊潰阻路的滄兵,往滄州方向挺進。而臧都保統率的主力部隊才剛剛抵達無棣,前後略有些脫節。

“連無棣都被輕易攻取,滄景敗亡已是必然。”邵樹德很高興地說道:“盧彥威只事劫掠,素無方略,打這種對手,再愜意不過了。”

無棣縣其實是一個戰略要地,但滄景軍士一戰失敗,直接就丟了,讓所有人都感到意外。到底是突將軍太猛,還是滄景軍士太爛,抑或是他們根本沒重視?

這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夏軍將士源源不斷北上,逼近滄州。

而無棣之所以重要,在於無棣渠。

有唐一帶,河北的發展其實是以永濟渠為核心,輔以各大分支水系,依河形成聚落,灌溉農田,發展商業,運輸物資。

安史之亂後,以魏博鎮為例,他們興修的大型水利工程,要麽在黃河沿岸,要麽與永濟渠有關,可見一斑。

對滄州來說,無棣渠是一條十分重要的水系。

此渠並非天然河流,傳聞開鑿於大禹治水時期,在隋末漸漸淤塞。貞觀年間,滄州刺史薛大鼎奏開此河,大力清淤疏浚,拓寬河道,令其東達大海,成為一條交通動脈。

此河一開,不但帶來了交通運輸和商業上的便利,還減少了滄州因地勢低下所帶來的洪災風險,令大量洪水經無棣渠入海,功莫大焉。

時滄州百姓歌曰:“新河得通舟楫到,直達滄海魚鹽至。昔日徒行今騁駟,美哉薛公德滂被。”

只可惜,安史之亂後,無棣渠的維護修繕很不到位,又有些淤塞之相了。原本大海船可以從海上駛入無棣渠,深入內陸很遠,但現在多半只能停泊在入海口附近了,除非換中小型海船。

更何況滄景、淄青等沿海藩鎮在安史之亂後的航海業一落千丈,說蕩然無存可能過分了,但確實也剩不下什麽東西,故藩鎮上下也缺乏重新疏浚無棣渠的動力。

“在無棣設總糧台,可妥當?”邵樹德將目光轉向河南道轉運使裴迪,問道。

裴迪是齊州行營供軍使,負責打理軍需後勤之事。

“陛下,無棣渠通不了大海船,然中小海船可放心駛入。此時多東南風,揚帆直上,輕快省力。”裴迪說道:“這會便已經有船只過去了,亦有夫子沿途拉纖,誤不了事。”

邵樹德聽後放心了。

無棣作為深處內陸的城市,當然也可以作為海港存在。

大航海時代的先驅西班牙王國,其最主要的港口之一塞維利亞,便深處內陸。海船從此出發,經瓜達爾基維爾運河出海,駛向美洲大陸。

無棣渠就相當於瓜達爾基維爾河,承擔著溝通海洋的重任。

無棣縣設為總糧台後,從海洋上運來的物資在此覓地存放,既可支持北上滄州的大軍,又可援助西線永濟渠畔的部隊,成本可比陸路轉運低多了,運輸量還更大——無棣渠能航行海船,是河北內陸物資外運的重要通道,既然能外運,當然也能向內運輸。

東路軍主帥臧都保也同意將這裏設為後勤轉運基地。

他是西北旱鴨子,但不是死腦筋。征戰這麽多年,對水運的重要性有了深刻認識。

河南物資經濟水輸送的那一部分,最終便是在青州入海。這批物資如何低成本轉運到前線,一直是供軍使需要研究的事情。

如今基本確定了,從青州出海,經無棣渠輸入滄州,作為永濟渠的一條備份後勤線路。

另外,滄州北部還有一條河通往大海,即浮水,滄州本身也是一個深處內陸的海港城市,尤其在安史之亂前。

後面大軍圍攻滄州時,從海路運糧,可要方便多了。

“好。打滄景,比打成德容易。打成德,又比打河東容易。光一個軍饋運輸,就省下太多了。”邵樹德心中隱隱有了計劃,滄州未來大有可為,事實上在安史之亂前,這裏就是遼東重要的後勤供應基地。

“運完糧後,船只返回登萊青,聽候命令。”邵樹德的手指在河北沿海一片劃來劃去,說道。

陳誠輕捋胡須,也死死盯著滄州以北一大片區域。

現在還不到時機,還得等。

……

營壘之前,大軍已經做好的廝殺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