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大渡河

僅僅兩天時間,戰局其實就已經大定了。

立下頭功的還是清道斬斫使李璘所部,他們三戰三捷,威震南蠻——

六月初一,平羌水之戰,大破南蠻先鋒大將楊詔、東川節度使楊幹貞兄弟,前後斬首五千九百余級。

當夜,先收長賁關,再破敵北上列柵之軍五千,斬首千級,殺賊將鄭杞。

初二黎明前,沖至賊中軍前部大營,殺南蠻大軍將高憲文,斬首兩千四百余級,嚇得偽帝鄭仁旻連夜遁逃。

隨後又極限追擊,連收榮經縣、邛崍關、山口城、皮店等地,零零散散斬首五百余。

兩天時間,斬二將、殺敵萬人,頭功是沒有任何疑問了。

該部目前已返回榮經縣休整。

人已經跑不動了,器械也無法使用,短時間內失去了戰鬥力。

佑國軍都遊奕使王郊被任命為先鋒討擊使,率步騎萬余人南下,輕兵疾進,於六月初四傍晚抵達了榮經縣。

一路上,到處是潰散南蠻兵士。很多人懶得跑了,直接投降,乞求一口吃食。

還有人跑去了山裏,前往附近的各個部落,繞道跑路。

這樣做當然是有風險的。

首先便是丟棄了大部分輜重。山路可不好走,除了人背外,就只能馬馱了,但效率顯然不如大車。夏軍一路南下,繳獲的馬車、牛車、驢車多不勝數,基本都是敵人遺棄掉的,現在全成了戰利品。

其次是山路艱險,摔死摔傷的人數會急劇上升——在這個節骨眼上,受傷等於死亡。

最後便是部落的態度了。他們之前發動過叛亂,被燕王鎮壓,遷走了大量人口,於是心懷怨恨,這次跟著南詔兵一起劫掠,是應有之意。但仗打得這麽慘淡,讓部落首領們大失所望,同時也非常畏懼。此時他們能給走山路回去的南詔兵提供什麽幫助?

所以,南詔的這場潰退,注定會損失慘重,與一百多年前的那場戰爭驚人地相似——直接死於戰場的人不多,都沒過萬,但死於撤退或突圍途中的人極多,是前者的好幾倍。

王郊是沙場宿將,對此一清二楚。

他分配出了數支隊伍,每支千人,半為蜀兵,半為平盧、落雁二軍的蕃兵,沿著山道追擊敵人,不要求有多少斬獲,但求持續不斷給賊人施加壓力,讓他們吃不好、睡不好、精神高度緊張,滿腦子都是逃跑,興不起一點回頭抵抗的念頭。

他自領佑國軍、龍驤軍千余騎,飛熊軍全部,外加勝捷軍兩個步兵指揮、龍驤軍兩個步兵指揮,總計一萬二千余人,沿著相對寬闊、平坦的大驛道追擊。

初五夜,追擊大軍抵達漢昌城。

初八下午,進抵黎州。

讓人驚奇的是,這裏居然聚集了一大股潰兵,人數可能有三五千,但成分不明,或許是南詔兵馬,或許有征召來的部落兵,或許兼而有之。

王郊遣通曉蠻語者前去勸降,並留一部兵馬監視,隨後繼續南下。

初九,抵達漢源縣。無人守禦,不戰而克。

初十,在漢源縣南的白土驛,終於抓到了一支稍具規模的潰兵,總計約四千余人。一開始還想抵抗,結果這裏地勢已經較為開闊,被大軍沖了一波,直接就散了,斬首數百級,俘三千人。

從俘虜們口中得知消息,大渡河北岸聚集了近三萬人,有兵、有部落丁壯、有夫子,吵吵嚷嚷,毫無秩序。

於是全軍加速前進。

當天傍晚時分,通望縣已經遙遙在望。而通望縣南十余裏,就是大渡河了。

……

大渡河南岸,鄭仁旻登上一處高坡,遙遙北望。

這一路跑得——著實一言難盡。

到黎州之時,好不容易吃了頓熱飯,休息了兩個時辰,結果北邊傳來謠言,說夏軍到哪哪哪了,有鼻子有眼,讓他十分煩躁。

雖然群臣都勸他,大敗之時最容易產生各種亂七八糟的消息,多不足信,但鄭仁旻依然有些慌張,立刻下令收拾東西,連夜跑路。

山間路滑,又不敢大張燈火,可想而知有多艱難。反正鄭仁旻一路上不斷聽到各種摔落懸崖的慘叫聲,就連他自己的坐騎,都翻滾到了山谷下面——好懸他被侍衛拉住了,不然也得跟著一起下去。

從黎州到大渡河近百裏,他愣是一天一夜就跑完了,讓追兵望塵莫及。代價就是渡河至南岸時,身邊只有七百人了,就連清平官趙善政都傷了腳,被馬車一路拉回來的,實在慘不忍睹。

駐守河南岸的軍將聞訊,立刻遣兵北上接應。

鄭仁旻這時候回過了點神來,想起過往幾天的狼狽情狀,心中隱隱不安,覺得好像有點過了。於是他“鼓起勇氣”,在南岸隔河指揮,下令搜羅一切都找到的船只,日夜搶運潰兵過河,盡最大可能保留國中元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