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傲慢(第2/3頁)

格局打開——不是,通道打開了。而且,他從中看到了高昌回鶻的虛弱。這麽大個事,你就派萬余騎過來,能頂事嗎?怪不得歷史上他們只恢復了一次王庭,隨後便在無盡的韃靼西遷浪潮中放棄了,實力嚴重不足,或者宿敵給的壓力太大,兩線作戰力有不逮,只能戰略性放棄一個方向。

這就對了嘛。

邵樹德估摸著高昌回鶻最多數萬騎,再多就不是這個操行了。想及此處,他給尚在敦煌的邵嗣武下令,以銀槍軍為骨幹,糾合諸部蕃兵,嘗試西進,盡可能深入回鶻地界,看看他們的反應。

這叫火力偵察,如果一切順利,接下來就是主力西征。

……

八月初一,邵樹德一口氣給四個兒子集中取了名字。

二十皇子取名敬讓,建極十年七月高氏所生。

二十一皇子取名知賢,建極十一年十二月月理朵所生。

二十二皇子取名行博,建極十三年正月韋氏所生。

二十三皇子取名明良,建極十三年正月儲氏所生。

最近太醫署來報,婕妤種氏、耶律氏(菩薩奴)又懷孕了,可喜可賀。但很明顯,生育高潮過去了,邵聖現在也慢慢變得有心無力。

昨日,鬢發蒼白的邵聖,在頭發烏黑靚麗、身體青春可人的蕭十五娘身上蠕動,擠盡最後一滴元氣時,突生明悟:再往後,內務府要在遼東想想辦法了。

取完名字後,邵樹德仔細想了想各個兒子的去處。呃,一時間居然記不太全,子女太多了,只能拿档案過來看。

七個親王先不談,從老八開始,還有十六個兒子。

老八(17歲)是護聖郡王,已之藩。

老九(15歲)忠聖郡王,今年還在長安學習,明年差不多就要之藩了。

老十(15歲)邵知遠是皇後所出,暫且不表。

老十一(14歲)彌峨郡王,還在長安學習。

老十二(13歲)迎聖郡王,還在長安學習。

老十三(12歲)尚未冊封,生母張惠,邵樹德比較喜愛,有點猶豫要不要封出去,即便冊封,也會挑一個好點的地方。

老十四(10歲)是何皇後所生,同樣未冊封。

老十五(10歲)奉聖郡王,尚未之藩。

老十六(8歲)捧聖郡王,未之藩。

老十七(7歲)種氏所生,未冊封。

老十八(6歲)保聖郡王,未之藩。

老十九(6歲)禮聖郡王,未之藩。

後面四個剛取名字的皇子,皆未冊封。

數了數,還有八個兒子沒冊封。考慮到皇後明言十郎要留在京城,以及邵樹德答應種氏的兒子也留在京城,這就只有六個了。

再考慮下年齡,其實目前就只有十三郎、十四郎最適合冊封。

麗水、通海這兩個藩鎮也是現成的,給他們沒什麽。問題在於,六郎也在信件中,隱約提出願意外封,這就難辦了。

地盤其實有,銀生節度使轄區的面積很大,大約有近二十座城鎮,包括後世雲南普洱、西雙版納全部,及緬甸東北撣邦一部分、泰國西北清萊府、老撾北部包括瑯勃拉邦在內的廣闊區域。

但究其核心,其實還是在普洱、西雙版納一帶,節度使理所就在北部,其主要財源(鹽井一百多所)也位於這一片。其南邊有黑齒十部,南詔銀生節度使向南開拓時,遭遇抵抗,沒能在當地築城,實行的是羈縻統治。

再直白點說,用軍隊震懾他們,用鹽控制他們。

南詔攻交趾時,黑齒十部出兵相隨,為高駢所破,損失慘重。可能是心裏有氣,覺得不但沒搶到東西,反而死了一大堆人,有點不太聽話了。

將這樣一個地方封給六郎,邵樹德覺得皇後那一關過不去啊,雖然皇後本身就不希望六郎離開京城——嫡次子都要封出去了,你還不樂意給個好地方,說得過去嗎?不得被皇後罵死?

實在不行的話,把永昌鎮拆了,北部熟地實行郡縣制,南部瀾滄江一帶(今雲南臨滄)劃給六郎,面積就更大了。

但說一千道一萬,這片地還是以山地為主,平原面積較小,農業潛力有限。唯一能賺錢的地方,大概就是鹽井特別多。這是老天爺賞飯吃,早期地質成型時代這一片可能是大海,後來變成了陸地,地下鹹水井到處都是,銀生節度使就靠這玩意控制南部的各個部落,令其為自己效命。

一言以蔽之,山多得人都快吐了,破碎的小平原點綴其間,蠻夷窮得掉渣,沒甚油水可刮。

而也正是這樣的地形,使得當地蠻夷的力量極為分散,單個部落實力較為弱小。南詔後期在銀生鎮投入大量資源南進,所遇蠻夷“無君長”,也就在推到黑齒十部的時候才遇到了阻力,止步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