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談肯定是要談的(第2/2頁)

但這些人遠道而來,不一定肯為八竿子打不著的河外地區的迪赫坎們出死力,於是也就那樣了。

歷史上他們沒徹底消滅喀喇汗,讓人家死灰復燃,這個時空更難。

波斯人唯一的好消息,大概就是經過數年時間的感召,從大食其他“藩鎮”來了不少吉哈德分子,總數大概有一兩萬人,由各個造物主廟組織,編練成軍後,戰鬥意志還算頑強,至少是一支可戰之師。

這可能是宗教社會的優勢,善於將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信徒感召到一起,利用外部的人力資源,與敵人打消耗戰。

造物主如此,再西邊的那位同樣如此,雖然他們洗劫了東羅馬,軍紀不敢恭維。

“不過——”邵樹德突然放下茶盞,笑問道:“如果朕真的建那麽一座宮殿……”

“陛下慎重。”趙光逢連忙勸諫道。

“陛下不可。”蕭蘧也額頭沁汗,勸阻道。

其他人紛紛附和。

“也罷。”邵樹德說道:“建宮殿勞民傷財,那麽如果是建學宮呢?”

一樣勞民傷財!趙光逢差點脫口而出,不過他止住了。

皇帝建享樂的行宮,說出去確實不好聽。他作為宰相,如果不勸諫,那絕對要被列為史書上的“奸臣”——最好的結果也是一句“碌碌無為”的評價。

但如果是學宮,大部分人就罵不出口了。

老百姓或許會罵,因為無論是享樂的宮殿,還是培養人才的學宮,對他們而言都是負擔,但他們沒有話語權。

話語權掌握在士人手裏,他們說了算。

士人會罵學宮嗎?有點罵不出口啊。

但作為宰相,趙光逢覺得花費還是有點大了,除非——除非陛下願意與波斯議和停戰。

“如果這座學宮的修建過程綿延數十年呢?”邵樹德又問道:“是不是負擔就很低了?”

數十年?趙光逢有些驚訝,那樣的話,很多木頭都爛了吧?最初建的都該花錢修繕了。

“罷了,此事容後再議。”邵樹德笑道:“瞧你們那樣子,真以為朕是隋煬之流呢?”

“臣並無此意。”眾人紛紛說道。

邵樹德擺了擺手,道:“波斯國內的情況,你們多多少少也有所了解。都說說吧,此番議和該怎麽談。”

趙光逢揣摩了一番邵樹德最近的態度,組織了下語言,道:“陛下,波斯堅壁清野,軍無所掠。再打下去,徒費糧草罷了。今西域百廢待興,用錢用糧之處甚多,不如班師回朝。如此,則安西道無需支出那麽多錢糧,河西、隴右二道百姓也能喘一口氣。”

有人開了頭,其他人就好說話了。

蕭蘧第二個勸諫,只聽他說道:“陛下,今歲隴右道渭州、岷州、蘭州等地有人潛逃,嘯聚山林,州兵費了很大勁才將他們剿滅。但只要西域還在征戰,這類逃役夫子就剿不勝剿,永遠沒有盡頭。陛下一向愛護百姓,若能偃旗息鼓,則隴右百姓不復叛矣。”

“陛下西征,四夷皆服,武功赫赫。波斯連吃敗仗,已然知曉大夏天威,定然不敢再覬覦疏勒、碎葉等地。臣聞波斯使團帶來了薩曼尼,此獠為疏勒兵變賊首,又是波斯宗室,他能來洛陽,想必波斯君臣已將其視為棄子交出,可知其志矣。陛下不妨見好就收,遣人出使布哈拉,訓誡一番,此事也就了了,百年內邊疆可保無事。”秘書監盧嗣業慢條斯理地說道。

“不過——”說到這裏,他轉折了一下:“若陛下認為除惡當需務盡,臣亦贊同。”

趙光逢、蕭蘧同時瞄了盧嗣業一眼。

說了半天,等於什麽都沒說!

“王卿,你怎麽看?”邵樹德問道。

“回陛下。”王雍說道:“臣以為,波斯若能稱臣納貢,陛下可許其自新。”

“韓卿?”

“陛下,波斯內外交困,何必讓他們有喘息之機?”韓建說道:“即便無法占其國,沖進布哈拉,大掠一番也是好的。”

“杜卿?”

“王卿?”

……

邵樹德一一詢問過每個人的意見。

最終他確定,宰相們大部分都不想打,因為覺得沒有收益。

這個思維模式就讓他有些想笑,開國十九年,宰相們都被他帶偏了,現在一個個慣常用“利益”來思考問題了,這就很“武夫”。

“朕意已決!”邵樹德提高了聲音。

其他人肅容聽令。

“談肯定是要談的,朕也有意與波斯議和,不想打了。”邵樹德說道:“但朕的條件要滿足,如果不行,就以打促和。”

“另,隴右、河西二道,給復兩年,以安民心。”

“明日在此召見波斯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