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以山為城(第2/2頁)

“……”徐懷搖了搖頭,對從清泉溝寨俘獲的俘兵降卒堅持既定的政策不變,說道,“哪怕真收不住口子,所有人都想走,我們既然將話都說出去了,那就要兌現:所有人發放幹糧、路費,放行!”

大越立朝以來江淮、荊湖、兩浙地區都有了相當充分的開發,除了提供高達七八成的賦稅外,人口稠密程度也已經超過河淮地區。

這幾個地區的人口高達七八千萬。

單純從兵源或役工來源上,楚山其實是不缺的,像這次得胡楷許可,就直接從上蔡、確山等縣征調七八千名民伕,倘若有需要,還可以進一步擴張征調的規模。而待河淮徹底失陷後,形成真正的難民潮,也有大量的丁壯可以征募。

楚山缺的,是對楚山有認同感、願意將根紮在楚山、休戚與共的健銳。

清泉溝一役所俘獲的降兵俘卒,在某種程度上,他們內心的抵抗意志在此前的慘敗中已經被赤扈人所摧毀——徐懷將他們帶回楚山,前期也只能充當役工,補充勞動力的不足,想要將他們轉變成真正的桐柏山卒、楚山卒,還要給予足夠的耐心與容忍。

對那些一心想離開的降兵俘卒,徐懷不會強行挽留,還會發放路費、幹糧。

越雨樓當下的工作重心,也不是急於往河淮、河東、河北等地派遣人手進行潛伏——這些地區注定還會進一步的支離破碎,現在派遣人手潛伏進去也沒有特別大的意義,甚至會遭受難以預料的損失。

越雨樓當下除了一點點的培養人手,將鑄鋒堂分院往後方的荊襄地區鋪設外,一個重點工作就是派出人手,尋找上個月這些降兵俘卒可能南逃避禍的家小。

由於赤扈東路騎兵年後是直接迂回到鄭州、滎陽、孟州、衛州等地,擋住河東等地難民南逃的通道,這項工作又僅僅才開展十多天,暫時還沒有什麽成效。

不過,徐懷相信,只要能找到一些家小,哪怕前期只能叫十數、數十降兵俘卒在楚山與家人團聚,給其他人所帶來的期望,也能激活他們死氣沉沉的意志。

而那些一心求去的人,徐懷相信他們絕大多數人還是有所念掛。

此時放他們離開,甚至資助他們離開,在他們回到家鄉之後,發現無法找到別的出路,就必然會想到楚山曾給他們帶去一絲光明跟溫暖。

這些工作還得有足夠的耐心去做。

蘇老常跟史軫苦笑:“這些道理我也不是接受不了,就是放走一人,山裏少一人做工不說,還要倒貼那麽多的路費,心疼啊!”

“軍侯才是胸臆有大氣象的人物,我們只能摳住每一枚銅子花唄。”史軫笑道。

這時候有百余人的車馬隊,穿過一片樹林,正沿著吳寨河東岸往山下的大寨行來——吳軫說道:“可能是第一批接出汴梁的匠師家小!”

“我們下山去看看!”徐懷振奮道。

鑄鋒堂一直都在鑄造五兵,正式成立工房右經承院,也將白澗河西岸的軍寨騰空出來,專門用作兵甲鑄造基地。

不過兵甲鑄造規模的擴大,不是簡單擴大場地就夠的。

上遊生熟鐵料、木炭、石炭等物資的供應要擴大,還要修建規格更高、更多的煉爐,更為關鍵的,還是熟煉匠工、匠師的培養更非一朝一夕能成。

現在鑄鋒堂在五兵鑄制方面有近兩百名匠工,但技術嫻熟者還占不到一半,而匠師級的人物更是緊缺,不要說熟悉各種精良兵甲、戰械鑄制的大匠級人物了。

不等到求和事成後赤扈人馬撤走,徐懷現在安排人手費那麽大的氣力將匠師家小從汴梁城裏接出來,就是因為他們現在分秒必爭。

從北崖下去,山道還沒有完全開鑿成,還有好幾處在施工建造中,徐懷他們下山時,百余人規模的車馬隊已經渡過吳寨河,進入大寨之中。

看徐武磧、徐心庵、燕小乙等人站在校場前,神色說不出的悲憤,徐懷心裏一悸,問道:“怎麽了,汴梁有發生什麽變故?”

“汴梁沒有發生什麽變故,”徐武磧神色凝重的搖了搖頭,說道,“赤扈人已經答應朝廷的求和,除了要求朝廷割讓太原、雄州、定州三鎮外,還向朝廷索求五百萬兩黃金、五千萬兩白銀作為賠償!”

“什麽?”蘇老常聲調提高一大截,直以為自己聽岔了,問道,“五百萬兩黃金、五千萬兩白銀,我沒有聽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