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瀘水(第2/2頁)

徐懷沒有多說什麽,叫韓圭、董成、王舉、範宗奇等人都各去休息。

次日一早,雖說有千余虜騎進逼商洛城下,徐懷只是將範宗奇等將召到跟前,再次叮囑避戰之事,之後就草草吃了些早點,在百余扈騎的簇擁下出城,經武關、西峽、內鄉,晝夜兼程徑往泌陽而回。

……

……

“組建一支大型商團,最快能在什麽時間趕到瀘水之畔?”

徐懷回到靖勝侯府,第一時間將史軫、蘇老常、徐武磧等人召集過來,直接將問題拋出來。

董成雖然有機會得以參與這次議事,但他一來是客卿身份,二來對制司真正的核心機密還不是非常的熟悉,因此保持克制,主要看史軫、蘇老常、徐武磧等人如何出謀劃策。

當然,他內心深處還是相當困惑的。

不管是不是京襄遊說,契丹殘部此次冒險,也是他們內部所做的決定,制司並無需為此承擔什麽責任。

再一次,八千多先遣人馬,且婦孺居半,半途不全軍覆蓋,還能有一部分走到瀘水之畔,可能性真的不是特別高。

制司現在成立一支大型商團,遠赴瀘水進行接應,代價太高了,看上去也沒有必要。

“史珣早年在戶部任事時,有幸與當時到汴梁來朝賀的大理國使有過接觸,可為商團執事,我也寫信給史珣,要他提前回泌陽,聽候使君調用,”史軫說道,“此外,護衛兵馬絕對不能弱,使君可用史琥、蘇蕈為將,從選鋒軍、後軍各調一千精銳隨行,四個月後或能抵達瀘水之畔……”

董成愣怔的環顧堂中所坐的眾人。

這哪裏是派遣商團前往瀘水?

這明明是要組建一支小規模的精銳偏師,趕到瀘水之畔,與從洮源南下的契丹先遣兵馬會合啊!

再說,四個月時間也太短了——奏請朝廷同意遣使大理國協調諸事,這就得需要多少時間?

這是打算完全不征求朝廷的同意,就直接派出武裝商團,經荊南、廣西,直赴大理國嗎?

而倘若沒有朝廷遣使大理國協調諸事,商團僅僅攜來京襄路制司的文函,大理國怎麽可能輕意同意商團穿越其境前往瀘水之畔?

大理國不同意放商團入境,這邊一開始就以史琥、蘇蕈為將,史珣為執事,是準備率領商團一路殺過去嗎?

倘若是這樣的打算,從選鋒軍及後軍抽調兩千精銳保衛商團,也就不難理解了。

而史珣作為史軫的長子,此時在荊州任清田司參軍,史軫提前寫信將史珣召回來,是料定徐懷一定會就此事大動幹戈?

“在今年冬季之前,汝蔡二州不會有什麽硬仗,還是我走一趟瀘水吧!”王舉說道。

商團一路南下,經廣南西路出境入大理國,一路遇到的事情可能會異常的復雜,而遇到任何事都必須快速獨立做出決策,不可能停在半道派人回泌陽請示。

而契丹先遣人馬,就算有一部分人僥幸抵達瀘水之畔,之前棲息在那裏的土著部族,又怎麽會輕易將棲息地拱手讓出?

那時候契丹先遣人馬又怎麽會還有余力,與當地抵死相抗的土著部族,鬥爭會極其的血腥、殘酷,武裝商團的目的是去接應、會合,鬥爭也必然殘酷、血腥——王舉就想著他親自率領武裝商團前往萬裏之外的瀘水。

單單是蕭燕菡,肯定享受不了這麽高規格的待遇,但王萱、柳瓊兒二女都還沒有生養,小郡王蕭柏目前乃是徐懷唯一誕下的子嗣,就算最後不接到泌陽來,怎麽也得盡一切可能,讓他在瀘水之畔安然無恙吧……

“那就辛苦七叔走這一趟!有朝一日,我亦願踏平西蕃高地,七叔此行就當是前驅了!”徐懷振聲說道,決定由王舉親率武裝商團南下瀘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