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鐵橋

箕山西南麓印蹄嶺南崖,沒有樹木生長,石崖光禿禿一片,但此時冰雪覆蓋,就像一頭白色巨獸矗立於天地之間,寒風從蔭翳的蒼穹下凜冽的刮動,發出陰惻的嘯響。

馬澗河就像一條閃亮的銀煉,從印蹄嶺以東的群山之間蜿蜒而出,橫亙於蒼茫的天地之間。

一座座塢寨營壘,空前密集的分布於印蹄嶺以南的平川與丘山之間。

水域縮小到不足汛季三分之一的廣成澤,此時已經完全冰凍住,又覆蓋上大雪,與南北的平川、山巒融為一體,卻叫兩軍位於最南側的塢砦營壘群與南面曲折的山腳輪廓給清晰的勾勒出來。

除了廣成澤外,還有一大片約十數、二十數裏不等縱深的空闊地帶,將塢寨群分成涇渭分明的兩個部分——

眾人站在印蹄嶺南崖之巔,往那片空闊地帶,在陽光的折射下,能看到冰雪覆蓋之間還有點點閃亮透漏出來。

兀魯烈知道那是雙方兵卒遺棄在戰場的殘刀斷戟沒有完全被冰雪覆蓋住。

雙方在這片土地持續近距離對峙、鏖戰將近兩年,大小戰事數十起,但此時誰都沒有意願在這個天寒地凍的日子,驅趕將卒拖著疲憊不堪的身軀再次奔赴戰場。

因此那邊空闊地帶難得的靜寂下來,除了少量的斥候、警戒人馬外,僅有一群群烏鴉、一頭頭禿鷹在雪地上空盤旋。

雖說相距甚遠,但位於廣成寨東北方向,橫亙於馬澗河之上的黑色鐵橋,在冰天雪地之中,還是極為分明的呈現在眾人的視野裏。

在鐵橋的西端,有一座小堡屹立於馬澗河畔,除了庇護鐵橋,也庇護從鐵橋往西延伸到廣成寨的驛道,只是驛道完全被冰雪覆蓋,辨識不出。

不過,馬澗河的東岸,從鐵橋往東,在如此寒冷的時節裏車馬通行如故,大道上的積雪被人腳馬蹄車轍碾碎消融,近乎呈一條直線往東延伸……

“從三月初就知道京襄軍有馬澗河上有重建大橋的意圖,只是當時還不曉得京襄冶鑄已經到這一步,沒有太在意。”

曹師雄臉色沉毅的介紹起大半年來圍繞馬澗河,更準確說圍繞馬澗河鐵橋展開的激戰,

“進入汛季後也沒有特別的警惕,料定京襄兵馬也沒有辦法當時展開大規模的反攻,我部在西翼的塢寨以休整為主。差不多到八月中旬,潛入梁縣等地的斥候才確認之前連續數月從魯山運入梁縣儲存的諸多大鐵疙瘩,可以搭接鐵橋,我們才意識到京襄軍在馬澗河上重新修建的這座大橋有別以往……”

京襄汝州行營的兵馬,塢堡、營寨群主要沿馬澗河兩岸分布,甚至西輕東重。

這種布局主要是京襄前期在廣成一帶僅留有五六千駐軍造成的,初期僅需要在馬澗河以西修造有限的幾座塢寨,就能構成完整的防線。

在汝州槽型盆地的東口,駐軍有限的防線緊挨著馬澗河,除了能借助地勢,也能與南面的汝陽、九峰山等地互為倚峙。

不過,前年汛季過後,雙方對峙兵馬在馬澗河西岸急劇增加,汝州行營後續就只能在馬澗河以東修建更多的後備營寨。

這種塢寨營壘群的布局,因為被馬澗河切割成兩邊的原因,是有天然缺陷的。

曹師雄最初也是抓住這點,主要抓住京襄軍在馬澗河上的浮橋、渡橋以及渡口等連接點發動攻勢,從而在相當程度上避免掉直接強攻塢堡所帶來的劣勢。

雖說他們從頭到尾都沒有真正占據戰場上的主動權,沒能將大量的西域石炮推到前陣轟擊營壘塢砦,但前期敵我雙方的交換比相差並不大。

他們至少可以說較好完成了宗王府交代下來的消耗京襄的戰略重任。

之前連接廣成寨與馬澗河東岸的橋梁,也被他們成功摧毀。

他們於三月初就察覺到京襄有在馬澗河上原址重新架設大橋的意圖,但曹師雄並沒有引起重視。

主要還是當初所建的浮橋、渡橋都是木結構,容易縱火燒毀,曹師雄想著他們能燒毀一次,就能燒毀第兩次、第三次。

曹師雄甚至希望京襄能花費更大的力氣去建大橋,從而將這點當成一個薄弱點,持續不斷的發起進攻,達到消耗京襄的目的。

因此京襄前期花大力氣對原址橋墩進行加強,曹師雄都沒有大肆派兵馬擾襲、阻止。

甚至到八月中旬察覺京襄最終乃是要在馬澗河上架設鐵橋,曹師雄也沒有立即行動起來。

一是汛季未過,再者當時馬澗河的湍流中還有保留兩組橋墩,河洛諸將都想著他們只要能從上遊將巨木投擲到溪河裏,逢暴雨水勢大漲去沖擊橋墩,就能威脅到大橋。

他們認為這一事實將使得他們可以展開的進攻點,遍布馬澗河上遊沿岸,而不是急著組織兵馬去進攻京襄軍在大橋西岸防禦嚴密的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