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議事(第2/2頁)

這個數量看似不多,但加上契丹殘部每年往內地輸出千余匹戰馬,差不多就能抵消掉每年通過邛崍山道往打箭爐輸入三四萬石糧食以及茶鐵、食鹽等物資的成本。

雖說為了打通邛崍山道前後投入四五十萬貫錢糧,最終還將六七千青壯留在邛崍山中及西麓,這個代價之大,一時間別指望能回本,但在接下來通過羊毛及馬匹的輸出,就能保持邛崍山兩側的物資貿易平衡,這對維系拓寬邛崍山道,意義是非同小可了;更不要說後續還能支撐對吐蕃高地的擴張。

雖說桐柏山匪亂時期,作為泌陽知縣的程倫英就與楚山眾人有過接觸,但他卻是作為南陽府司兵參軍,負責協調孔周、劉武恭等將率領南陽府軍參與汝蔡輪戍以及出任襄陽知府之後,才對京襄(楚山)有真正深入的認識。

也由此認識到徐懷這些年所創建的工礦軍政體系的根基之深厚,在此基礎上進行各種謀略才顯得極其遊刃有余。

程倫英拿著新一批調撥物資清單,過來找徐懷簽署,韓圭正跟徐懷談及孔昌裕聯合江東、江西、廣西三路轉運使上書奏請截留鹽茶稅以補本路監司度支不足之事。

由於京襄承諾每年額外承擔五百萬貫的軍資度支,令其他五路監司沒有理由拒絕渡淮作戰每年總計一千五百萬貫的度支分攤,但是要每年拿出這個數,對五路監司來說,壓力還是太大了。

現在孔昌裕等人就想著將鹽茶榷稅截留下來,彌補監司度支的不足,或者用來支付對渡淮作戰的軍資分攤。

這個是有先例的。

比如說京襄、西秦、東川三路早就將鹽茶榷稅截留下來,彌補各自軍資不足。

此時荊北牽頭,提出要將荊北等路所產生的鹽茶榷稅,納入渡淮作戰的軍資度支核算之中,而不再額外押運交付中樞,理由顯然也非常充足。

這點,作為荊湖南路制置安撫使葛伯奕都無法反對,甚至保持沉默,就令他在荊湖南路監司內部受到極大的非議。

能不能將鹽茶榷稅截留下來,意味著荊湖南路能不能每年實際減少上百貫的渡淮作戰軍資分攤。

經歷洞荊匪亂之禍,地方上也不敢對底層民眾盤剝太狠,倘若每年能實際少承擔上百萬貫的軍資分攤,這絕不是一個小數目。

葛伯奕倘若這時候敢站出來唱反調,他就不怕荊湖南路內部掀起“倒葛”的聲潮?

當然了,孔昌裕等人明面上是上書奏請朝廷恩許這事,但通過韓圭說與徐懷知曉,實際還是為了爭取徐懷的支持。

只要徐懷這邊的首肯,他們就可以直接扣留鹽茶榷稅。

“你們覺得呢?”蕭燕菡離開後,徐懷也沒有對軍政事務表現得多勤勉,他將韓圭等人留在身邊,又將程倫英調過來,就是圖省事。

對於五路鹽茶榷稅之事,制司有人想著壓榨五路監司,倒逼諸路監司進行清田擴大財稅收入,也有人希望籌備渡淮作戰的關鍵時刻,有必要給五路監司緩一口氣,京襄當下也要盡可能抓住五路監司的支持。

見徐懷朝他看過來,程倫英說道:“五路財賦暫時不宜太過壓榨,是需要緩一口氣,但鹽茶榷稅放歸地方監司掌握,形成慣例之後,將來想再收上來就難了,卻是可以放到五路度支使司統一籌劃為好……”

“程郎君此議甚好,交由五路度支使司統一籌劃,算得上兩全其美。”韓圭說道。

五路度支使司名義上還是中樞部院之一,將這部分錢糧從中樞鹽鐵使司劃出來,納入五路度支使司統籌,操作上較為方便。

此外,五路度支使司名義上是以魏楚鈞為首,說到底還是為渡淮作戰服務。而在韓圭看來,京襄下一步還是要將魏楚鈞踢開,由京襄直接掌控這一中樞強力機構,此時將更大的財權集中到五路度支使司之中,也省得將來多費唇舌。

當然,這確實也能極大緩解五路監司目前所承受的財賦壓力,差不多相當於京襄分攤一部分的基礎之上,再度減少五路每年約四百萬貫錢糧的分攤。

“那你們去找魏楚鈞商議,他上書請奏此事最為合適。”徐懷說道。

程倫英禁不住苦笑,心想找魏楚鈞商議,要他同意上書請奏此事,還不如直接派隊甲卒拿刀架他脖子上逼他寫這封奏書更合適。

韓圭想到一事,卻沒有推辭,眉頭微蹙著說道:“我現在就去找魏楚鈞商議著看看……”

韓圭走後,程倫英繼續與徐懷商榷這次物資調撥之事,也沒過多久工夫就見韓圭笑盈盈的去而復返。

程倫英訝異的問道:“魏楚鈞這麽輕易就答應下來了?”

“意外吧?”韓圭笑著說道。

徐懷蹙著眉頭沒有作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