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 安排

“時光飛逝如白馬過隙,不知不覺都闊別這些年頭了!”

徐懷著晉龍泉等人坐下來說話,感慨的說道。

王稟早初就是堅決反對朝廷約盟赤扈伐燕而遭流貶唐州,桐柏山匪亂前後,徐懷對將來局勢的判斷更為悲觀,但絕大多數世人哪裏會想得到這些?

桐柏山匪亂剿平之後,晉龍泉還以為天下靖平,他又無意與徐氏在桐柏山裏爭權奪勢,就回到縣裏想著好好打理家業,卻不想短短兩三年間天下形勢果如徐懷預料的那般陡然直下。

徐懷率部從朔州撤回到桐柏山,負責新置淮源縣,晉龍泉那時就決定與唐天德投奔桐柏山眾人。

徐懷當時為了扭轉將卒地位低微、飽受歧視壓制、家屬生存艱難等困境,為了籌措足夠的養兵之資,在桐柏山強行推廣新政,極大“傷害”了大姓宗縉在地方上的利益;徐懷就決定晉龍泉留在泌陽縣裏,以便隨時觀察士紳宗縉的動靜。

等到建繼帝在襄陽登基,又由於新政的緣故,初成勢力的楚山在朝中受到士臣群體普遍的抨擊與抵制;隨著楚山防區逐步擴大到汝、蔡、申三州,受新政侵奪利益的縉紳群體也日益龐大起來,甚至圍繞晉莊成等人在朝中擰成一股仇視楚山的派系勢力。

晉龍泉也就借著身為晉氏族人的便利,一直潛伏在晉莊成身邊。

雖說晉龍泉這些年以潛伏為主,並沒有幾次波瀾起伏、驚心動魄的秘密行動,但晉龍泉貼身對晉莊成以及士臣、南陽籍士紳群體的觀察,為京襄(楚山)及時正確的判斷朝堂局勢,提供了重要依據;也是京楚(楚山)這些年能從容應對朝堂各種微妙變化的關鍵之一。

不過,也因為深藏潛伏的原因,晉龍泉在桐柏山匪亂剿滅之後,這些年都沒能有機會與徐懷見上一面。

不管外界如何猜測,京襄都不會公開承認晉龍泉乃是京襄暗子,更不會承認逃京之變乃京襄設計打草驚蛇所致。

原計劃是晉龍泉留在徐懷身邊充當幕職過渡一段時間,但接下來遷都襄陽,整個江淮地區的監司機構及官員隊伍都需要進行大的調整,也需要安插一批京襄系的將臣,確保平穩過渡。

晉龍泉雖然沒有直接擔任過軍政主官,但京襄系內部對江淮事務之了解,沒有幾人比他更甚,在這個節骨眼下,徐懷還是希望他能留在江淮做事。

江淮地區,接下來較為主要的事務,一方面除了江南東路監司需要重新遷回建鄴外,徐懷計劃對淮西進行拆分,將淮西南部的廬州、舒州、和州並入江南東路,蘄州劃入荊湖北路。

淮西北部的壽州、濠州,徐懷想著劃出一個獨立的戰區,設置行營統轄軍政事務。

壽濠行營,以鄧珪、楊祁業為正副都統制,協同負責淮河中遊的守戰之事。

而新的江南東路,徐懷屬意劉衍出任制置安撫使。

除了原江東路經略使、轉運使、提舉常平倉使、提點刑獄公事,出任制置副使,協助劉衍分執帥司、漕司、憲司、倉司等事外,董成也將以制置副使出知建鄴府事。

與大越以往想盡一切辦法限制監司權柄、使諸監司之間相互制衡不同,徐懷則想著盡可能擴大路一級的權力。

即便暫時還不宜直接推出行省制,一正使五副使的配置,也足以令制置安撫使司有足夠的權威治理地方。

相應的,中樞也將減少對州縣一級的直接幹涉;下一步除了核心州,如廬州、宣州等升格為府外,普通州縣的主政官員及核心吏職,考核、升擢等事都將劃歸制置安撫司直接負責,中樞吏部不再幹涉。

說白了,將來倘若想要將包括河湟、河隴、燕雲、吐蕃、西域、漠南、遼東等地,都納入帝國的版圖,沒有足夠強勢的路或行省一級常駐軍政機構,如何去有效的治理、管控?

事事都將權柄收歸中樞,州縣重要事務都需要在稟報中樞後才能施行,大越以往疆域較小,還能勉強維持,但等到帝國的疆域擴大三四倍,到時候又受限於當世的交通與通訊條件,施政效率將低到何等地步?

江南東路除了轄域即將擴大近半,除了需要處置舊都種種遺留問題,兼理長江中遊的防務外,還需要對長江以北的廬州、舒州、和州等地進行清田屯種。

為保證政局的平穩過渡,清田等事暫時不會涉及長江以南區域,但兩次淮南會戰,除了壽州、濠州等地備受摧殘,淮西南部諸州縣,人口流失也異常嚴重。

對於有底子可查、可追溯的耕地宅院,徐懷不會去動,會盡可能協助舊主還歸淮西,但對舊主罹難於戰難的田宅,以及以往為宗族縉紳侵占河灘、溪湖、山林所新開墾或逃避稅賦未錄田冊的田地,徐懷則不會手軟了,更不會坐視建鄴等地官員士紳肆無忌憚的伸手過來圈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