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章 這個大明怎麽又活

大明怎麽又活過來了?

幾乎是在布宜諾斯艾利斯改名為應天的同時,朱皇帝的《告萬國書》終於傳到了東亞。

一時間,東亞各地無不是瞠目結舌的面對這個匪夷所思的新聞。要是對於外國人來說,大明活過來,頂多也就是“王子復國記”可對於東亞這邊,“大明”這兩個字可卻有非同一般的意義!

這個“大明”到底是怎麽回事?

對於大明,東亞各地的人們都有著極其清楚的認知,不過在他們的認知中,這個稱作“大明”的強國,是那個亡了兩百多年,已經死透了的“大明”。

可是現如今這個大明怎麽又死而復生了呢?

而且,這個大明?

不僅活了過來,甚至在1870年12月份的時候,還堂而皇之的朝著“天朝”派出了艦隊。

1870年12月5日,海州。

李總督的馬車沿著明租界的洪武大道駛向了大明駐海州總領事館(就是過去的亞美利加公司所在)。

租界!

沒錯,按照《南清通商航海條約》的補充條款,南華,不,現在應該是大明在海州獲得了一塊租界地並設立的總領事館,當然作為私下裏約定,大明不在京城設立公使館。

對於滿清君臣以及兩宮太後來說,大明的公使館不設立在京城,總能來個眼不見,心不驚吧!

一路之上,一隊隊列整齊的淮軍尾隨保護,不過他們卻沒有攜帶洋槍,這是因為按照租界章程,清兵進入租界是不能攜帶武器的。

看到李總督的馬車來了,街道兩旁的人們,對這位太子太傅、文華殿大學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隸總督投去了最復雜的眼神。

他可是大清的官,到了大明的地界兒,心情得多復雜啊!

在總領事館內的旗杆上,一面紅底的日月同輝旗,呼啦啦的飄揚著——這面旗是根據收到的電報描述繪制的,雖然不一定符合規範,但也是似像非像吧!

反正也就是青天日月同輝而已。日月同輝旗和大明再加上朱先海的這個“朱”以及“字輩”。

這一切意味著什麽?

又有哪個中國人想不明白呢?

或許,會有一些讀書讀傻的人覺得他是前朝余孽。

但是對於不少人來說,大明……那也是正統啊!

這沒毛病,有清一代滿清就沒得過什麽人心。

過去往海外移民的時候,不少人還有顧忌,現如今打從知道海外有個大明,還有位大明天子的時候,那些移民們過去時,可就再也不猶豫了。

去去去,去大明。

回回回,回華夏!

是的,大明是華夏,朱先海是漢人,是大明洪武皇帝的後人,是永樂皇帝的後人,是永歷皇帝的後代——洋人的報紙都這麽說的。

不過對此,大清國上下都裝起了糊塗,不裝也不行啊!

畢竟那肯定是有資格向京城的龍椅發起挑戰的,有時候裝聾作啞,那也是一門藝術,這個道理愛新覺羅家的還是曉得的。

朝廷那邊能裝,可海州這邊卻不能裝啊。

不僅總領館設立在這裏,所以有事情之後,當然李總督當然要過來詢問道。

李總督心塞啊!

這還沒幾天呢,怎麽麻煩事這麽多呢?

等的馬車停下來時,李總督深吸一口氣,走下馬車時,他迎著路這些目光掃了一眼,他能看到,所有人都在看他的笑話。

很快,他就快步走進了總領事館大門。

而在總領事館的門口,有一人笑吟吟的等候著他,那人一身西式洋裝,不是別人,正是曾經的亞美利加公司劉昆鵬。

幾個月之前,這位還關在總督府的“大牢”裏,當然也是好吃好喝的供著。

而現在呢?

走出大牢的他搖身一變成了大明駐海州總領館總領事。

不是駐大清,而是駐海州,駐天京,不,是江寧的也是如此。

“總督大人!”

劉昆鵬哈哈大笑著伸手前去,

“您來得好快啊!”

“來得能不快嘛,朝廷可是連夜拍來的急電,限我今天必須要回話。”

與歷史上,直到1871年才設立電報水線不同,1866年,天國那邊出於軍事需要,在“外國洋行”的幫助下鋪設了電報線路,一年後,李合肥也在建立了電報局。

戰爭激化了需求,尤其是在競爭的情況下,就像現如今的隴海鐵路一樣,因為西北的軍事需求,正一點點的往蘭州修著,至於京漢鐵路,也因為四川、湖廣的漕糧運輸關系到京城百萬軍民的生計,去年就已經和隴海鐵路並線。

“這話回著簡單,陛下身為皇明後裔,派員祭拜高皇帝之孝陵,本就是再尋常不過的事情,有什麽好回的。”

不用問,劉昆鵬都知道他過來問的是什麽事——海軍在結束了對渤海灣的“友好訪問”後,直接入長江,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