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 南華大學有點難

“國家的未來決定於講台!”

在過去的多年間,南華給人們留下的是什麽印象?

重視教育!

極其重視教育!

對教育的重視,最直接的體現就是教育經費支出——其占到全部支出的15%!

充足的經費,讓南華可以十年如一日的建立起一個覆蓋所有人的教育體系,早在1864年,就通過《義務教育案》,推行強制義務教育,盡管義務教育只有四年的初小,但每年仍然有50%的優秀學生,可以升入高小,以助學金的方式接受高小教育。高小畢業生中50%的優秀學生可以獲得獎學金就讀初中,初中畢業生中的一半進入專門技術學校,接受專業技術培訓,另一半則進入公辦高中就讀,進而通過考試進入高等學堂就讀。

這一套教育體系是朱先海借鑒後世經驗創辦的,盡管淘汰率很高,但是卻可以保證所有人都能接受教育,至少所有人都可以接受小學教育。讓優秀的學生可以不至於因為財力的問題輟學。只要他們足夠優秀,無論是助學金還是獎學金,都可以覆蓋他們的學費以及在學校期間的生活費。

也正是這一套看似殘酷的教育制度,讓南華在短短十年內,就在教育上趕超了歐美許多國家。培養出來了一大批可堪使用的人才。

而最能代表南華教育成就的,恐怕就是南華大學了,它不僅僅是整個南美第一所工科大學,也是南華第一所大學。當然,這所大明的最高學府,也是李經方等人的求學目標。

這天上午,一百多名十三四歲的少年在幾名成年人的陪同下,走進這所大學時,少年人就用充滿憧憬的目光看著這所大學。畢竟,在這一路上,他們聽學過太多與其有關的傳聞。

什麽南美第一所工科大學之類的。

別覺得新鮮,這年月南美各國有醫學院,有大學,可教藝術、教文學、教音樂、教畜牧,就是不教科學,不教工程。

為何?因為沒有需求,對於那些莊園主和地主們來說,學工程學?有用嗎?還不如學學音樂、文學、藝術在舞會上吸引幾個女人來的快活。

可南華不同,南華是實業立國,不開工科,不培養人才,怎麽實業立國啊!甚至南華的第一所高等學校,就是高等專科學校,沒錯,就是專門培養工程師的。南華建的第一所學校,也是職工技術學校。是為了培養技術工人的。

這個也是南華講究實利的體現。

至於南華大學在創辦時,也是以工科為主,從英國、法國以及德意志地區聘請了上百位知名學者任教。

這樣的高等學府,自然吸引了這些少年人的注意,他們好奇的打量著這座環境優美的大學。在這裏看不到國內書院裏那些悠哉悠哉的讀書人,有的只是行色匆匆捧著書本往教室趕的學生。

看著那些匆忙趕路的學生,容閎有些好奇的問道。

“劉先生,現在南華大學一共有多少學生?”

“目前,南華大學的在校學校大概是2500人!”

畢業於高等商業學校的劉奕哲,是李總督留明幼童團的接待人,他並不是官方代表,而是以亞美利加公司職員的身份接待他們,畢竟,李總督一直都是公司的大客戶。

這個數字讓容閎不禁倒吸口涼氣,驚愕道。

“2500人!這一所大學!”

這也難怪,這個時代的大學,一所學校往往只有三四百名學生,可南華大學這……真的挺大的。

甚至可以稱得上是世界上一所大學了。但是他並不知道,在朱大皇帝的計劃之中,這樣的大學至少在擴充一倍,人也不嫌多。

畢竟現在大明最缺的就是技術人才,而大明想要崛起有離不開這些人才,畢竟只有工業才能讓大明邁進強國之列。

而工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尤其離不開那些接受高等教育的高端人才。

“是的,南華目前有37所高等學校,在校學生總數只有18600名,這是年初的數字,陛下在視察文部時,還曾叮囑要加大高等教育投入……”

什麽!

18600名……

驚愕的看著周圍,尤其是在看到遠處於操場上正在踢球,跑步的學生時,容閎簡直不敢相信他的耳朵。

18600名在校大學生!

這是怎麽概念?

當年容閎在美國留學時,全美國有多少大學生?區區幾千人,即便是德國,也不過只有兩萬多人而已!

“你們,你們需要那麽多大學生嗎?”

容閎的語氣中充滿了驚訝。

“這些人裏的絕大多數都是高等專科學校畢業的,他們中的很多人都是進入工廠企業作為技術人員,工程師以及工廠的中高層管理人員。”

需要那麽多?

多麽?

真的不多,至少值到現在,大明這邊對於人才的需求也從來沒有滿足。畢竟大明的工廠在不斷地擴大,企業在不斷的增多。對於人才的需求自然也就越來越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