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三章 延續天命、改變天命(第3/4頁)

“將龍脈一分為二,一半我拿來長生,一半為陛下築成金冠。龍脈離體,陛下可修道;金冠在身,又有朱氏血脈,皇帝位就在。”

“一半?”

斟酌著,許久之後,嘉靖帝說:“祖宗基業,容朕想想。”

“這是當然。”李長晝笑道,“入道之門已經找到,築基已經沒有必要,但陛下也可繼續修行。”

“好。”嘉靖帝點頭。

這次他沒帶任何宮女妃子上去侍奉。

兩個小時後,嘉靖帝面色紅潤,腳傷痊愈,又變得龍精虎猛。

李長晝離開後,嘉靖帝想了想,先是叫來李時珍。

李時珍保證嘉靖帝的身體沒有任何隱患,最後又說了身體一日康復不見得是好,慢慢調養才是正道的掃興話。

李時珍走後,又宣了十八名太醫,每一名都說龍體強健。

最後是陶仲文。

人很奇怪,昨天嘉靖帝恨不得將邵元節淩遲,拿到他的遺書後,又想起這些年的情誼,還是下令厚葬了邵元節。

對於邵元節遺書中極力推薦的陶仲文,嘉靖帝還算信任,這人也確實有些本事。

嘉靖帝天生有一種天賦,他很會做皇帝,他很明一點:無論自己的喜好、處境如何,絕不能讓手下只有一股力量。

如果完全信任李長晝,他反而認為自己不會得到長生,只有彼此牽制,才能讓李長晝付出更多。

“貧道拜見陛下。”陶仲文的頭發白了一些。

“坐。”嘉靖帝指了凳子。

“謝陛下。”

嘉靖帝手指敲著椅子扶手:“陶真人,朕有事問你。”

“陛下請說,貧道知無不言。”

嘉靖帝看了一眼陶仲文,他的態度比之前更恭謹。

“你心裏有不滿?”嘉靖帝看著他問。

“仲康兄去年本就該命終,能活過正月,已經是陛下恩賜。”陶仲文低下頭。

嘉靖帝點頭:“我想問你的,是關於神仙侯的事。”

陶仲文輕吸一口氣:“陛下請說。”

嘉靖帝將李長晝的長生之法、入道之門,說了一遍。

“陶真人以為如何?”

“不知。”陶仲文搖頭,“但陛下允許貧道使用龍脈,貧道願意為陛下占蔔。”

“準。”

關於龍脈的事,嘉靖帝了解一些,也給過邵元節使用的權利。

掌印太監捧著金印盒走來,陶仲文雙手接過,打開,露出裏面的大明江山,皇帝玉璽。

一股神秘浩大的力量降臨在陶仲文身上,比之前邵元節的“借力”更深刻。

他默念法訣,望照神州大地的古今。

大明朝就是此時此刻的神州“勝者”,自然有資格翻閱神州大地的過去,窺探未來。

這一看就看到了民國滅亡,夏國建立,直至價值遊戲開始前的一刹那——能看到這裏已經是清朝沒有龍脈,沒有成氣候的修道者,真正的“勝者”不管。

這也證明這段歷史不影響勝負。

任何影響勝負的歷史,都會直面“勝者”,那是死路一條。

“勝者”之所以為“勝者”,就是因為在任何時間,任何空間,任何維度,任何方面,都已經贏了所有人。

包括風與光之君王在內的遠古神明,自然明白這個道理,但怎麽能不爭?

普通人面臨死亡,都要用盡一切去爭取活下來的機會,能成為神明的人,怎麽甘心成為敗者!

就像嘉靖帝之前說的,要長生,要皇帝的長生,為奴為仆的長生,有什麽意義?

陶仲文沒有窺探那段禁忌歷史的想法。

作為一名精於占蔔的修士,比其余修士都要明白天命的可怕。

“如何?”嘉靖帝稍稍坐直身體,雙眼望著陶仲文。

陶仲文放下玉璽,氣息萎靡。

“陛下若答應,一年之後必有生死大劫;一百零四年後,大明朝必亂,亂大明者必姓李。”

就像李長晝說取龍脈成仙沒說真話一樣——他取的是五分之四,陶仲文也沒說實話,亂大明確實是姓李,但不是李長晝。

“是李長晝?”嘉靖帝追問。

“天機晦澀,貧道看不清。”陶仲文回答。

“生死大劫又是什麽?”

“陛下以天子之身修道,如果功成,江山萬年不變,這天不會允許,地不會允許,生民百姓也不會允許。”

“你是說天災人禍不斷?還有人會暗殺朕?”

“天機難測,非大機緣者不可見,貧道已經盡力了。”

嘉靖帝想了想,放松緊繃的身體,靠回椅背:“朕就問你,朕入道了嗎?”

這關系大明江山的存亡,但邵元節吐血身亡的畫面在腦海中一閃,陶仲文說:

“入了。”

只有這樣回答,李長晝才會露出破綻,他才能替邵元節報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