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四章 令朕一人蒙昏君之名!(第3/3頁)

“還有佛教金身。”楊清嵐沉吟道。

“佛教金身?”李長晝看她。

“我最近在考慮信仰的事,所以想到了這個——佛教金身上凝聚有眾生的信仰,金身上也經常鐫刻經文。”楊清嵐解釋。

李長晝緩緩點頭。

“這麽說道教……哦,道教三清都是泥巴做的。”李淺夏繼續思索,嘴裏咀嚼一個雞爪。

“除此以外,就是孔子、關公、孔明等人的金身,但這些和佛教金身相比,信仰肯不如後者。”楊清嵐說。

“那就選玉璽和佛教金身。”李長晝拿定主意。

“玉璽也就算了,嘉靖那裏已經被你的欲擒故縱收拾好了,”瑤池雙眸笑盈盈地望著他,“佛教金身……你確定的話,肯定又是一場人劫。”

“放心。”李長晝胸有成竹,“宮裏就有寺廟,熔了裏面的金身就夠了,不需要殺人。”

為了成仙,李長晝確實做了很多,不提和嘉靖帝吹牛說的那些事實,現在又要熔佛祖金身。

正月十二,天氣晴朗,大海一樣的藍色天空飄著薄薄的白雲。

李長晝和嘉靖帝從月亮回來,兩人對坐,商議剝離龍脈的事情。

“龍脈是天子之氣,也是眾生萬民之氣,陛下可在京師城內建一座五色鰲山燈棚,高三十丈,按天地四方,懸掛五色花燈,元宵節當天,由陛下親自懸掛最頂部的明燈。”

“如此便可以將朕與龍脈分離?”

“還需要我施展一些手段。分離之後,我會引導一部分龍脈進入金冠,陛下只要佩戴金冠,依然是天命的皇帝位。”

嘉靖帝緩緩點頭。

“關於金冠,我還有些事要稟告陛下。”李長晝說。

“真人請說。”

“能讓龍脈寄托的金冠,不能是一般材料,一要陛下的金印,二要宮內的佛祖金身。”

“準了。”嘉靖帝沒什麽猶豫。

金印對他來說,沒了就再造一個;至於佛祖金身,作為一名道教人士,他早就看不順眼,想刮掉上面的金粉拿來修宮殿。

“另外,我還想請陛下收集天下所有道法書籍,元宵當天,我會將這些經文全部融入金冠中,陛下佩戴金冠,就能隨時查閱天下道書。”

嘉靖帝看了一眼李長晝。

末代皇帝·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中說,崇禎皇帝就算不因江山破滅而自盡,也會因為身後只剩一個太監跟隨而自盡。

作為皇帝,被人奉承、前呼後擁是常態。

任何人拼盡一切來奉承自己,嘉靖帝都坦然接受,對方不這麽做,他才會奇怪,不能接受。

面對李長晝時,嘉靖帝卻很小心。

對方描繪的前景未免太過美好了,處處都如此上心。

但除了李長晝,自己也沒有別的選擇,只有他能帶自己進入道門,博取長生。

“朕昨日聽說,”嘉靖帝語氣緩慢,“朕入了道,會有一場生死大劫;104個春秋之後,大明朝會被一個跟真人同姓的人禍亂。”

李長晝笑了一下。

他說:

“《老子》雲:‘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陛下入道,就是‘有余’。我求長生以來,也是‘有余’,但每過一劫,法力必然大進,九死一生,才有了今日上天入地的神通。陛下如若瞻前顧後,長生不過一場空話。”

嘉靖帝默然不語,臉色陰沉如水。

良久,他自言自語似的問:“值得嗎?”

“我身無長物,一身法力也全是博來的,沒什麽值得不值得,何況,不得長生,一切皆是浮雲幻影。”

“為了入道,歷生死大劫,賠上祖宗基業,值得嗎?”

李長晝注視嘉靖帝。

“陛下可讀過蘇軾的《赤壁賦》?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曹孟德破荊州,下江陵,舳艫千裏,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一世之雄,而今安在哉?”

李長晝又笑著說:

“陛下不入道,大明江山就能萬萬年?自古帝王求長生,陛下走後,子孫後輩也會走上這條路,以大明江山為賭注,求那長生萬古,與天地同壽。”

嘉靖帝雙手緊握著檀香木座椅的扶手,全身逐漸散發出淩厲的氣息。

他瞪視著虛空,過了好一會兒,緩緩開口:“既然早晚有此一劫,不如讓朕來。成,大明朝千秋萬代;敗,令朕一人蒙昏君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