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姜佩兮晚間才和周朔說起徐盼兒。

在她表示要從姜氏裏挑合適的年輕郎君後, 周朔覺得周氏子弟也可以放入備選之中。

周朔幫她散發髻。

姜佩兮看著銅鏡裏垂眸的丈夫,“我以為你會不贊成。”

“不贊成什麽?”鏡子裏的丈夫與她目光對視。

“不贊成讓盼兒嫁進世家,以她的出身進入世家, 往後日子恐怕會艱難。”

“挑些和世家關系不緊密的子弟就好。”

“比如呢?”姜佩兮問。

“挑遠支。選那些血親不多,但是和族裏還關系不錯的。要緊的還是品行、德行不錯, 待人謙和的,日後相處起來也不至於太糟。”

姜佩兮越聽越好笑, 她轉頭看向丈夫, “你是在說你自己嗎?”

周朔愣了愣, 被妻子這麽一說他才反應過來, 便十分不好意思。

於是他撇過臉,故作正經:“不是,沒有。佩兮想多了。”

“德行品行,待人謙和。除了你,我再想不到別人。這也怪不了我,畢竟我又沒怎麽見過你們周氏的子弟。”

“等我叫他們過來, 佩兮可以一個個看。”

周朔回答得極為認真。

他這副正經樣子都讓姜佩兮開始懷疑, 周朔難道一點不覺得他的德行已少有人及了嗎?

盡心給她展示周氏子弟的周朔,翌日傍晚就從大名冊裏篩出了不少適宜的郎君。

姜佩兮翻看周朔弄成的小冊子, “我先前和盼兒說,讓她從姜氏裏挑人來著。”

周朔問她:“佩兮了解姜氏子弟嗎?”

姜佩兮沉默, 她當然不了解。

見妻子神色沉凝, 周朔便向妻子展開推薦:“周氏這些邊緣子弟我還算了解。他們或父母早亡, 或因父母和離後無人管照,平日生活都算清貧。因此眼界不會很高, 沒有非得娶世家女的想法。”

“而他們與族裏關系尚可,一來是他們善於交際, 二來也是他們顧及族規,想來日後就算有變故,也不會做什麽出閣的事。”

周朔一條條給出選擇那些子弟的理由:“徐姑娘從這些人裏挑,假若能成姻緣,或許日子有些平淡無趣,但也不會大起大落,受到磋磨。”

直到此刻,姜佩兮從被嫁者轉為挑選者,身份的轉變讓她能夠以另一重視角去看待她和周朔的婚姻。

如果一定要婚嫁,且是盲婚啞嫁。

斟酌考慮的第一要點不是身份,而該是人品德行。

姜佩兮回首前世,不論她與周朔是在和睦時期,還是後來撕破臉的階段。

周朔始終禮重她,從未給過她難堪。

“何況他們的婚事由我們做媒,周氏子弟就算日後對徐姑娘不滿,也得掂量掂量自己有沒有那個能耐。”

他聲色平和,卻已是站在上位者的視角來審視一段婚姻最差的可能性。

給她和周朔保媒的是吳中的陳主君。

吳中陳氏,八姓之一。除了周朔這個新郎身份尷尬,建興擺出的一應禮制全是聘主婦的規格。

最終姜佩兮幽幽看向周朔,“你考慮得很周全,也很會挑。等會就讓盼兒看畫冊挑,她看上的再叫你們周氏子弟過來。”

周朔應下。

“盼兒家中不富裕,挑的夫婿也不會寬裕,咱們貼補點?”姜佩兮問。

“徐姑娘的身份不適合與周氏親眷打交道,於她而言,留在治壽會比較好。”

周朔看向妻子,說出自己的打算,“治壽是茺禾郡的下轄縣,歸屬王氏。我想和王郡公商量下,用周氏一個稍大些的縣換治壽。等他們成婚後,就把治壽交給徐姑娘管理。這樣她既可以留在家裏,也不用和周氏親眷一起生活。”

他這是要用治壽做聘禮?

姜佩兮擡眼看向周朔,滿是震驚:“你們周氏下聘都這麽豪氣?”

“不是下聘。治壽的管理者就是徐姑娘,算嫁妝。至於後面她是否讓夫婿幫忙,就由她自己斟酌了。”周朔更正妻子理解上的偏差。

“盼兒哪會管理?肯定需要她的丈夫幫忙,最後治壽還是落在你們周氏手裏,你繞這一大圈做什麽?”

“這樣安排,往後若徐姑娘與夫婿不睦,或者要和離,她可以把夫婿趕出去。”

姜佩兮語結半晌:“你對你自己族裏挺狠心啊。”

“算不上狠心。周氏子弟被趕出去,還能回族裏,總不會無處可去,族裏也不會餓死他。徐姑娘沒有宗族做依仗,處於弱勢境地,我們自然該為她多打算些。”

他說得很在理,考慮得也很周詳。姜佩兮想。

但她覺得將事情實施的難度很大,“你說換縣就換縣?建興那邊會同意嗎?而且這樣換,你們周氏的稅收豈不是少了?”

“不難,我寫信跟主君說聲就行。”

周朔神態從容,“我之前在寧安辦事,讓建興以後多了些稅收,可以抵清少收的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