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一章 請繼續努力

要說白川電器便攜式CD機給唱片市場帶來的最明顯變化,那就是關注CD的唱片公司越來越多了。

之前大家都是抱著看熱鬧的心思,或者等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事後的反應,來觀察這種全新的音樂媒介。

現在第一個試水的華納先鋒告訴他們,CD唱片似乎比預想的表現要好的多。

初動成績8萬張,可不是隨隨便便一個歌手就能達到的成績。

按照唱片市場銷量的正常推演規律,這張CD單曲半年之內銷量大概率會超過50萬張,有望摸一摸60萬的屁股。

60萬的銷量絕對是爆炸性的成績,最頂流的藝人都不一定能保證自己的銷量能有60萬。

現在才80年代初,30萬就可稱之為大賣。

此時的唱片市場和90年代時,動不動就百萬銷量不一樣,30萬的含金量已經非常高了。

而如今做到這一成績的只是一個新人,其人氣和營銷起到了多大作用先不說。

業界普遍認為白川電器的CD機是重要因素之一,此外CD唱片的低售價也是吸引人們購買的最直觀原因。

一張黑膠通常售價在3500日元左右,索尼的CD專輯因為有幾十首音樂,整體售價3800日元。

但是白川電器沒有急著把歌曲一股腦的塞進光盤中填滿,哪怕它能存儲74分鐘總時長的音樂。

白川電器對華納的要求就是單曲,除了一首A面曲《Second Love》,還有一首C/W歌曲《鏡の中のJ》。

這就是這張唱片的所有歌曲,總時長不到8分鐘,連CD總容量的10%都不到。

這在常人看起來似乎有些浪費,畢竟CD的工本費二三十日元是固定的,無論它是否被塞滿。

而為了不浪費這麽大的容量,也為了向世人展示它的超級時長,索尼一次性把74分鐘的音樂塞的滿滿當當。

因為內容的增多,在售價上自然也會有所上漲,於是索尼為它定下了3800日元的售價。

對比起黑膠來,價格只高了300日元,但是歌曲多了一大堆。

這樣比較起來,價格似乎還是劃算的。畢竟相差不大的價位,但能欣賞的音樂變多了。

不過白川電器卻反其道而行,他無視了CD唱片的超長容量,他只放了自己想放的歌曲。

同樣在定價上直接大跳水,零售1500日元,選購CD機組合裝還要便宜300日元。

聽了那麽多年音樂的霓虹民眾,哪享受過這麽低廉的唱片價格。

而偏偏CD的音質又秒殺卡帶與黑膠,一絲一毫的底噪都沒有。

如此鮮明的對比之下,為什麽不買一張CD唱片試試呢?

於是中森明菜的第三張單曲,有了8萬張這樣的超高初動成績。

那麽1500日元的售價,唱片公司會盈利嗎?

不用懷疑,盈利是必然的。

單單不足三十日元的唱片成本,就保證了唱片公司的利潤。

CD工廠那裏的壓盤價一般不超過兩百日元每張,這還是因為CD剛剛興起生產工藝沒有完全成熟,才開了如此“高價”。

等以後工藝改進,CD的成本還會繼續降低,壓盤價也會跟著降。

但即使是現在去掉200日元的壓盤價,剩下的1300日元裏唱片公司可以拿走54%左右。

然後唱片店再拿走30%,出版商制作人10%,剩下的才是作詞作曲及演唱者所有。

其中作為只單純演唱的歌手,拿的最低不足1%~

總之整張CD唱片,唱片公司至少能拿到700日元。

去除掉固定的制作費及宣傳費,剩下的都是凈賺。

相比起之前的黑膠,拿到手的或許少了一點。但也沒少太多,畢竟黑膠的成本高。

不過唱片公司卻從CD中看到了未來的商機,這種小巧的唱片很便宜!

價格便宜,就是暢銷的最大利器。

不僅CD唱片便宜,CD播放機相比黑膠唱片機也便宜。

從長遠角度考慮,無論是價格、音質,還是便攜性上,CD的市場一定比黑膠要更廣闊。

既然如此,那麽是否可以稍稍試探一二,開始嘗試CD市場呢。

於是在這樣的想法之下,不僅Sony唱片,環球、EPIC、JVC等唱片公司都開始計劃推出自己的CD唱片。

其中尤以海外的唱片公司最積極,他們在接受新事物的態度上遠比霓虹本土公司要樂觀的多。

畢竟有中森明菜的單曲在先,大家都眼饞首周8萬張的銷量。

在這樣的氛圍之下,第二周還沒過去,就已經有唱片公司宣布未來一段時間發售CD唱片的計劃了。

當然如果論速度最快,還要屬華納先鋒。

十月底,白川楓帶著助理一行人來到了港區北青山附近的華納先鋒總部。

今天過來一是和華納談談這次的合作,另外也是受了其執行董事千田直人的邀請來拜訪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