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五章 加鐘

看著手裏的數據,白川楓越看越是心動。

長信銀行啊,日本超一流的大銀行。

面對這盤肉,他怎麽能不心動?

放下手中的資料,白川楓莫名的嘆了一口氣。

“新井桑,你說我們有機會嗎?”

頭發胡子皆已花白的新井裕,他能理解白川楓面對長銀的那種患得患失,或者說顧慮。

因為長信銀行和其他銀行不同,無論是從背景還是作用方面來說。

就像當初他和山田教授一起向白川楓深入剖析過的那樣,霓虹的資本主義自有其特色。

從明治維新開始,就有能人前輩在探索適合霓虹的資本主義。

其中較為被人們接受的主要有三種理論,澀澤榮一的“澀澤資本主義”,福澤諭吉的“世界通用原則”,以及三菱財閥巖崎彌太郎的“財閥資本主義”。

後兩者一個以歐米為範本,一個以壟斷為最終目標,它們最後都沒能適應霓虹,被慢慢淘汰。

而“澀澤資本主義”的主張,即通過日本的方法來抑制資本主義的貪婪。

並以此化解大舉入侵的外國資本與外來文化的攻勢,這是獨具日本特色的精英體制。

它強調的兩點核心,“義利合一”、“論語與算盤”也被財界的大多數人奉為圭臬。

尤其是在大藏省,他們中的很多人都是“澀澤派”,是這套模式的忠實信徒。

因為這樣的原因,戰後的霓虹基本以“澀澤資本主義”為藍圖進行了長達二十多年的高速發展。

不過隨著時間的演變,在70年代又誕生了新的澀澤資本主義。

倡導它的主力軍就是興業銀行、大藏省,以及新日本制鐵公司。

興銀在戰後資金匱乏的年代掌管了資金分配大權,是霓虹經濟的總指揮部。

大藏省在稅收、財政等金融領域有著獨占許可授予權,是霓虹經濟體系的調節人。

新日本制鐵在“鋼鐵是國家命脈”的號召下,高居產業資本主義的頂點,統領日本財界。

這三者為自民襠長期支配政權,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可以說從50年到80年,霓虹的經濟一直在依照這個模式運轉。

而作為霓虹銀行業中最特殊的存在,興銀的地位也一直無可撼動。

如果非要把霓虹的銀行業分等級的話,那麽興銀就處於頂點。

其下為都市銀行、信托銀行、其他長信銀以及政府系統的金融機構。

再往下就是地方銀行、相互銀行、信用金庫,以及農協系統的金融機構。

按照資金分配權限的大小,一個簡潔明晰的金字塔體系由此而成。

除了等級劃分,霓虹政府還對這些銀行實行了分工。

都市銀行向大型企業提供短期貸款,地方銀行服務中小客戶。

信托銀行專責資產管理,東京銀行改組為外匯專門銀行。

“長信銀”三行最為特殊,它們承擔著國家資源統籌的作用。

這三家有國資背景的銀行就是興業銀行、勸業銀行、日本債券信用銀行。

不過和財閥一樣,它們在米國的勒令下要麽轉向了普通銀行,要麽拆分重組。

其中興業銀行開始轉向普通的商業銀行,但在成分上依舊最為特殊。

勸業銀行則被一分為二,一半改組成了現在的第一勸業銀行,定位於都市銀行。

另一半就是現在的長信銀行,主要向電力、鋼鐵、造船等重工化工業提供長期設備貸款。

日本債券信用銀行則主要面向債券及不動產行業,畢竟它的前身就是日本不動產銀行。

其他諸如三菱、三井、住友等財閥銀行,則全被歸屬為都市銀行,白川楓的北都銀行也是它們中的一員。

這就是近代霓虹銀行業的大致格局,從大到小定位清晰明了。

不過隨著泡沫時期眾多資本的沖擊,銀行業原本的體系已經千瘡百孔、腐朽不堪。

興業銀行、長信銀行等原本高高在上的體面人,也克制不住樓市、股市的誘惑,開始大規模的涉足民用貸款業務。

到了現在曾經的特殊三大行,地位已經一去不復還,從職能上講更無限接近於都市銀行。

但畢竟以前風光過,它們在大藏省那裏依舊占有特殊的位置。

同時這也是為什麽白川楓沒有把目標,放在興業銀行身上的原因。

它的地位太特殊,以北都銀行的份量,應該無法左右它的命運。

即使對方有這個意向,大藏省那裏也不會同意。

別忘了,大藏省才是極力維持這套體系的主導人,他們最不願意看到“新澀澤資本主義”崩潰。

而長信銀行比起興業銀行就不那麽顯眼了,尤其是它第一個露出了破綻。

4萬億日元的壞賬可不是開玩笑的,放其他銀行身上早就原地破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