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章 天牢司獄(第2/3頁)

“海西府胡家送來的茶葉,據說用了新法炒制,宮裏邊還沒有呢。”

“這等好茶,可得讓陛下嘗嘗。”

周易吩咐道:“告訴胡家,來年貢茶翻番,至於多與來的份額……挑幾家茶商抄了!”

“遵命。”

小榮子躬身領命,胡家私下裏供奉了五千兩銀子,也就夠在督公面前提一句。

同時開始琢磨,哪幾家茶商送的銀子少,列入抄家名單。

自從周易屠了雲台書院,且安然無恙,還順手扳倒了崔尚書等人,整個大慶惹不起的人已經沒幾家。

縱使親王府國公府,聽到東廠督公的名號,也會面色發緊。

所以,監察司抄家不必看靠山!

……

東廠督公大鬧鎮撫司,紀指揮使跪地求饒。

消息傳出,立刻成了國朝熱搜第二。

第一自然是陛下清量田,這是涉及億萬百姓的大事,莫說打了紀嶽的臉,當真殺了也超不過。

議論此事的不止官員,百姓茶余飯後也品頭論足。

東廠和西廠究竟誰更厲害,原本沒有定論,如今大多數人認為閹黨更勝一籌。

畢竟是皇帝家奴,論關系比有根的人近多了!

紀嶽聽聞此事,自是大發雷霆,命令鎮撫司上下調查監察司。

什麽行賄受賄,什麽冤假錯案,寫成秘奏上報陛下!

鎮撫司傳承三百余年,密探遍及全國各地,或許街邊車夫,或許酒樓夥計,甚至鄰居老大爺,都有可能是探子。

無孔不入的探子,監察司當然防不住。

一封又一封的秘奏送去養心殿,盡數查有實據,周易在殿外跪了三天三夜,方才得了正統帝寬恕。

回到監察司。

周易按照奏疏所寫,將所有涉案內侍、番子,全部關入地牢審訊。

其中有六個幹兒子收授銀兩,數額巨大,也是一視同仁的從重發落,絲毫不念父子之情。

“莫怪咱家心狠。”

周易與新收的幹兒子說道:“這世上沒人不貪,咱家也不禁貪,然而要做得幹凈,莫要讓人抓住把柄!”

補齊了的十八幹兒,紛紛躬身受教。

“幹爹說得對!”

短短三個月時間,東廠督公死了六個幹兒子。

幕後黑手紀嶽面露得意,命人將消息傳出去,狠狠的將面子尋了回來!

果然。

民間議論此事,又說西廠底蘊深厚,遠非東廠能比。

朝中官吏見此情形,倒也不似百姓那般短視,坐等東廠督公再出手。

大多數官吏認為,憑運氣上位的紀嶽,鬥不過從底層一路廝殺爬上來的易公公。

正統三年,六月中旬。

烈日炎炎。

養心殿中放了許多冰塊,宮女搖動宮扇,冷氣在殿中循環,涼爽堪比秋日。

正統帝翻看奏折,一連幾封都是關於量田案。

清查田畝仍然在進行,各地官吏、豪族為了隱瞞田產,與官吏相互勾結,瞞報謊報真實田畝數。

為了填補空缺,將百姓的房屋充作田地,甚至祖墳也拿來充數。

如此量田,自然引起了巨大民怨,地方屢屢出現百姓集體抗議,嚴重的殺死胥吏,沖擊縣衙。

這等做法正合官吏心思,紛紛上書,言稱百姓反對量田,請陛下念及黎民蒼生收回旨意雲雲。

“盡是些國朝蠹蟲!”

正統帝曾流放北疆,親眼見過百姓之苦,那時候便立志革新稅賦。

登基之後沒有急於改革,而是籌措千萬軍餉西征,再攜滅國開疆之威清查田畝。

“朕清查田畝是為了窮苦百姓,他們竟然聚眾造反!”

圓公公躬身侍候,拍馬道:“百姓愚鈍,不理解陛下苦心,將來稅賦革新,他們定高呼聖君在世呢!”

“朕不求什麽聖君,只想著延綿江山社稷。”

正統帝嘴角微翹,繼續查看奏折,隨後見到監察司抓捕地方貪官汙吏,督促推進量田事宜。

“抓了三個府尹,十六個縣令,七十余位各級官吏……不錯,監察司做得很不錯!”

圓公公聽到稱贊,陰陽怪氣道。

“易公公向來做事張揚,國朝二品大員,不經三司就抄家滅族,可是開了國朝先例!”

正統帝瞥了眼圓公公:“小易子為國朝奮不顧身,朕看在眼裏,你這狗奴才什麽居心?”

“奴婢知錯。”

圓公公嚇得面色蒼白,跪在地上連連叩首。

“起來吧,以後莫要亂嚼舌根。”

正統帝沒有繼續苛責,如今易公公權勢滔天,需要個針鋒相對的內侍,免得將來不受掌控。

“拜謝陛下,奴婢記得了。”

圓公公頓時松了口氣,手伸到袖口摸了摸,半寸厚的銀票。

昨晚易公公托人送來十萬兩,請圓公公幫著安排奏折上下排序,順便再打個小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