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後續(第2/4頁)

所以他打算自己來。

他和鮑姑有些積蓄,另外他在南海郡這邊的士族之中也有些名氣,開個學堂並不難。

兩人一直都是想做就立刻做的性格,頗得道家灑脫隨性真髓,想清楚了要入世之後,立刻收拾行襄,下了羅浮山。

亂世聞得仙畫語,從此不再問長生。和葛洪同是道教的孫思邈卻正在急匆匆的往長安趕。

而且他從仙畫上能夠看出來,很多事情完全是需要國家層面來介入才可以實施的。比如醫學院的設立,從各地甄選醫學人才,乃至各地醫官的選拔.…等等等等。

從這個角度來說,身在貞觀的孫思邈比葛洪要幸運得多。他遇到的是清明世道,是明君良臣。孫思邈終於到了長安,受到了李世民和長孫後還有各大權貴府邸的熱烈歡迎,邀請紛沓而至。孫思邈推辭了一大半,只是在長孫後的請求下,留在了太極宮的別苑內,每日替李世民診脈調養身體,然後抽空聊了一下太醫署和醫學院的事情。

“陛下身上的舊傷還需要調理二三。”孫思邈道, 不過,整體狀況已經比我想象中好很多了,只是飲食上和休息上要注意,千萬不能過度勞累。

他和李世民還有長孫後討論了一下養生話題之後,長孫無忌等重臣來了,幾人就開始討論大唐的醫學制度改革。

說起來大唐的醫療制度從貞觀初年到現在,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中央太醫署總管一切,下面分別有醫、針、咒禁、按摩四科,從博士到學生總共一百多人。

是的,這時候的太醫署已經有學生了,由太醫署博士負責教課,學的就是《黃帝內經》、《神農本草

經》和《針灸甲乙經》等醫書。

而且,貞觀三年的時候,李世民還在各州也都設置了醫學堂,將太醫署的這一套經驗給推廣了出去。

“醫生”在唐朝,指的就是在太醫署中學習的學生,所以大唐眾臣在乍一聽到仙畫中將所有行醫者都稱為“醫生”,一開始還有些驚訝。

孫思邈一直在民間行醫,對民間的醫療狀況最為了解,比較有發言權: 後世範仲淹所說,其實大唐也有類似的情況,經常有遊方郎中冒充神醫招搖撞騙,或者只是學了幾天醫術,懂了皮毛就能出來行醫坐堂,庸醫誤人之事時有發生。

魏征擰眉一想: 不管是太醫署還是州府學堂,都是官學,學生出來之後大多也是擔任相關職位。

不錯。”孫思邈頷首: “且州府的醫學堂一般也只能顧全一州首府,到了其他府縣,我說的情況也就更嚴重。

歸根到底,還是因為受過完整醫學教育的人才太少了。

太極宮中,群臣們來來去去,這樣的事情也不是一天兩天可以討論出來的。像是房玄齡和魏征這樣的重臣,在經過幾次大討論之後,才恍然發現,似乎這是史上第一次把“醫”作為一個如此重要的事情來對待。

它不再是微末之道,而是與治國息息相關的術。這個共識在一次又一次的討論中也逐漸的隱約的成了型。

而後,又從醫官既然要試選,那其他的官吏是不是也要全部都試選才能不錯漏一個人才,才能滿足職責所需。

孫思邈並不是每場都參加,畢竟這宮中還有太醫署呢,太醫令和醫正們也是要出力的。他拿了李世民的手令,閑來無事的時候就去工部的將作監溜達溜達。

您想磨這個?將作監的匠人們聽了他的想法,樂了, 您看看,我們這兒都有。工匠從庫內拿了一堆琉璃鏡出來。

孫思邈一看,有些疑惑: 將作監居然還做這樣的小玩意兒嗎?

工匠哈哈一笑: 孫道長有所不知,咱們這兒本來是只管各項宮殿和府衙工事,還有一些皇家禦用之物。不過仙畫出來後,尚書大人特意叮囑,只要在仙畫中出現過的物件,都需要描摹下來然後一一嘗試制造。

管他們將作監的侍郎直接撥了幾百個工匠為一個組,專門負責這些事情。這幾個月來,他們已經做了不少的東西出來了。

孫思邈可是大唐人心中的老神仙,見他感興趣,工匠直接帶他去看了這段時間他們的成果。光是從仙畫中臨摹的物件圖樣就厚厚的一摞!

小到一閃而過的畫面裏的一個小鬧鐘,再到各種出現過的現代家具式樣,大到在路上奔馳的汽車,甚至還有驚鴻一瞥的火箭、飛機和船只等等……

有的是很完整的圖樣,有的則只有個大概,甚至是殘缺不齊的,孫思邈猜可能是因為閃過的時間太短了,還來不及臨摹下來。

他嘆一聲: “你們是真的有心。”

工匠挺了挺胸膛,又見四周無人,小聲說道:“那可得用點心,自從仙畫出來後,我們這些工匠的待遇都好了不少。道長您是醫,應該也有所察覺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