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上可九天攬月 (七)(第4/4頁)

漢昭帝準奏。

這一觀望就觀望了三年,最後大家都覺得還是《太初歷》更準。

禦史們開始彈劾張壽王: “本朝一直用《顓頊歷》,而非《黃帝調律歷》,你竟然說《黃帝調律歷》是祖傳,身為太史令連這個都能搞錯,非議祖制,背離天道,乃大不敬之罪!

就這樣,張壽王被彈劾下獄。

宋朝。

剛才拿張壽王暗諷的士子“唉喲”一聲,沒想到仙畫也提起了張壽王,一時間竟然覺得頗為榮耀。

而崇古派們更坐不住了,索性起身走人,免得待會兒更受到嘲諷。漢朝。

漢武帝劉徹不屑的道: “此人就是個蠢貨,嘩眾取寵!”

他倒不是因為這位張壽王詆毀自己的太初歷,而是因為世人皆知,漢朝開國後承襲的是秦朝的顓

頊歷。他身為太史令,本應該很清楚才對。

屍位素餐,或者是背後有什麽緣由。

有人挑事?

黨派之爭?

心黑的劉徹心中一下子閃過了好幾個猜測。

不過,好在自己看準的太初歷還不錯,挺過了質疑,他露出滿意的笑容。但很快,他就發現自己高興得太早了——

【那麽!太初歷到底準不準呢?】

【這還真的很難說。】

【當時,制定歷法是司馬遷牽頭,但是還有兩個不得不說的人物,那就是鄧平和落下閎。再加上其他從民間征召而來的天文學家和算數家,總共二十幾個人,卻搞出了十八套方案,可想而知當初這個團隊裏的混亂。】

【簡直是一出大戲。】

【估計就是大家都自己單幹,嘿,誰都不服誰。】十幾位在民間頗有盛名的天文學家和數學家來到了長安。有從巴郡來的,有從長樂郡來的,有從酒泉郡來的。風塵仆仆,跋涉千裏,只為了制定最新的,最精準的歷法。

他們出類拔萃,在各自的領域裏都十分優秀,倒是因此多了一些孤傲之氣,都認為自己是最好的。

【這裏面呢,落下閎和鄧平走在了一起。落下閎善於計算,因此負責裏面算術的工作。】

【我們剛剛說,一個朔望日平均是29.5306天,在古代算法裏面的表達就是29日499940。鄧平覺得這種表述實在是太繁瑣了,於是就提議改為29又4381。】

【看上去的確是簡潔了不少。但問題是,這個數值並不是根據天體計算而來!而是根據音律而來!】

【音律!】

悠揚的樂聲響起,穿著曲裾深衣的舞者翩翩起舞,像是在與天地溝通。舉手投足之間滿是玄妙與神秘。

這是祭祀之樂、祭祀之舞,被認為是和上天溝通的最好途徑。

一支漢代的竹管出現在了天幕上,它的長度為九寸,它也被稱為“黃鐘之管”。

【這種樂器長九寸,九九八十一,這也就是古書尤其是《易經》裏面說的“黃鐘自乘”。鄧平就取了這個八十一來作為分母,認為“律”是和上天溝通的方式,那麽,用這個數值制定出來的歷法更有神性。】

一個常見的卡通小人冒了

出來,表情滿是困惑,頭上也冒出了一行問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