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展覽溫室建成、預熱(第4/4頁)

因曇花對於生長環境和溫度要求高,花開頻率低且一向在夜間開花,所以國內沒有任何一個植物園或是景區、單獨以曇花作為一項主打景觀。

遊客們都是來看‘曇花一現’的,但它萬一就是不開花怎麽辦?

誰也不能保證曇花在今年或是哪個時期一定開花,一切都要看運氣。

一旦開放景點,每天都會有遊客前來觀賞,要怎麽保證每天都有曇花開放?

根本不現實。

沒有人能保證。

但花間集可以。

花間集是目前唯一一個以曇花作為主打的景區,甚至直接上線了[曇花·夜遊]門票,明晃晃地彰示存在感。

這就導致了景點的不可替代性。

以後喜歡曇花或是想看曇花的,第一時間都會想到花間集。

視頻發布之後,公眾號於同一時間發布了消息。

——歡迎大家前來欣賞秋日的花間集:展覽溫室將於10月7日開放,同時開放[曇花·夜遊]門票,敬請期待。

內容中不僅有曇花區域的開放,還有花間集與研究院、S市植物園合作的消息。

新引進的‘中非彗星蘭’、耐寒睡蓮‘燦錦’以及世界睡蓮冠軍“萬維莎”都會在展覽溫室與大家見面。

這個消息無疑讓眾人更加期待。

這邊宣傳如火如荼的開展著,葉晗也在忙展覽溫室的建造事宜。

曇花開放的當晚,趁員工們都被曇花吸引,葉晗獨自一人來到了被不透光材料圍起的‘施工區’。

WO4最近一直在收集周圍的材料,如石頭、水源樣本等,這次不像玻璃花房用的是新型材料搭建,展覽溫室需要造景,各方面更為復雜,預計要一個晚上。

葉晗戴上耳機聽著錄制的‘竹林之聲’,將心神放松,在腦海中想象展覽溫室的模型。

在她沒有意識到的時候,W04已經利用磁場鏈接了她的腦電波,將腦海中想法一步一步還原出來。

擁有眾多‘壁龕’的曇花墻、四周的圍欄、木樁上長出的蘭花、前後兩個睡蓮池…水流、石橋、中央的假山和瀑布,石頭後面的蕨類植物,即將引入的熱帶植物……

浮在空中的3D模型從模糊到清晰、到逐漸填充,在形成初級設計後,不斷根據腦電波傳輸的想法進行修改、完善,自動補齊余下的部分,讓每一處景色都富有美感。

等到葉晗睜開眼睛的時候,她的面前已經呈現出幾近完美的展覽溫室模型。

系統:“宿主,請確認是否需要繼續改進。”

葉晗這才從微愣的狀態中恢復。

她仔細地觀察著這個模型,WO4配合著進行局部放大,好讓她看得更加清晰。

葉晗暗暗心驚,這完全是她想象中最完美的樣子。

然而剛才想象的時候,因為大腦不容易控制,導致想法斷斷續續、無法銜接,而且三個景區根本不夠填滿整個展覽溫室,必定留有空白,WO4卻自動將缺失的部分補齊了。

空白的地方搭配了一些藤本植物、蕨類植物、高台開放的小花,以及水景、山石,使得人們既可以休息、又可以遊玩,富有趣味性,完全不會想到這是未加規劃的區域。

很完美。

她已經想不出更好的方案了。

葉晗按下“確認”,WO4開始快速打印,[流體機器人]從地面浮現,開始挖掘水道、疏松土壤、清理周圍的石子等。

等到第二天上午,一座整體呈半球型結構,高25米,占地面積高達2200平的展覽溫室正式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