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國家考察團(中)

葉華西教授余光將自己帶的幾個博士生的表情盡收眼底。

年輕人傲氣很正常, 他也是從這個階段過來的,但過度的自傲變成自負就不好了,也該讓他們出來見見世面。

國家植物園固然是國內首屈一指的植物園,各領域的研究成果均保持在較高水平, 但並不意味著不會被超越。

或許是花間集, 或許是其它植物園, 又或者是國外的研究所, 若一直沉溺於當前的成績,以後還有什麽進步可言?

時刻保持著學習的心態, 才是每一位科研人員應有的態度。

葉華西仔細觀察著眼前巨大的捕蟲籠,從葉子垂落的籠蔓、寬胖的籠身、到色彩鮮艷的唇以及上方碩大的籠蓋,任何一個部位都表明它是成熟狀態的捕蟲籠,並且為自然發育而成,並未經過人工催熟。

能長到如此驚人的尺寸實屬罕見。

首先, 其本身便要具有的優質基因與生長潛力,其次,外界環境和培育手段也很重要。

葉華西側頭看向葉晗兩人:“這兩株馬來王豬籠草來植物園多久了?”

葉晗:“半年左右,去年11月份辦好手續引入的。”

才半年?!

幾名研究員又是一驚,看著眼前茂盛到將樹木枝幹都盤繞起來的馬來王豬籠草, 心神俱震。

才半年就長到如此巨大,簡直太不可思議了。

當初國家植物園的幾株,移栽後元氣大傷加上水土不服,在他們整個科研團隊的照料下, 足有大半年才恢復過來。

然而眼前這兩株, 哪有一點移栽後的不適, 比原產地的植株長得都要高大!

還獲得了吉尼斯世界紀錄, 究竟如何做到的??

即使在這些天才的知識儲備之中, 眼前的情況也超出了認知。

葉華西教授同樣露出驚訝的表情,隨即沉吟:“近些年來,國外基地的培育技術發展得很快。

我在一個科學雜志上看到過相關文章:XX基地早就培育出捕蟲籠高達36-38公分的優質種,並作為母本分株繁殖,只是當時的技術還不成熟,並未引起廣泛關注。

這兩株馬來王豬籠草是從那裏引進的嗎?”

葉晗:“是的,教授。當時挑選的是母本分株後最優質的兩株,從國外運送過來時,其中一株最大捕蟲籠便有36.5公分,經過培育後達到如今的44公分。”

當時她從國外引入的時候著實花了很大功夫,加上手續費用,兩株豬籠草合計花費超過100萬。

國外有收藏家也想要收購,要拿到最好的品種,價格必須開得比他們高才行。

一百多萬,在W市這樣的地方買套房子都足夠,只有葉晗舍得將這些錢花在引進植物方面。

聽到這裏,付慶元的表情越發尷尬。

就在他們為拿到的成果沾沾自喜時,國外的培育技術也在飛速發展,早已培育出37公分的尺寸,並嘗試著將這種巨大特性加以延續。

這樣看來,他們培育出34公分的記錄實在不算什麽。

只是因為國內首例且並無對比,便給人一種成果卓越的錯覺。

……

葉華西教授又與葉晗討論了一些培育方面的問題。

在智能系統的幫助下,葉晗努力模擬原產地的環境並加以改進,打造最合適植物的生存環境。

土壤是從當地運送而來,溫度、濕度、光照、降雨量都非常貼近,會放置昆蟲、小型哺乳動物等為它們加餐,再加上植物營養液的促進作用,有這樣的結果是必然。

畢景輝看著兩人相談甚歡,站在旁邊張了張嘴,根本搭不上一句話。

W市植物園並未打造食蟲植物區,而馬來王豬籠草這樣的瀕危物種平時更難以得見,他所擁有的知識全都是文獻資料裏的那些。

但理論知識與實踐是兩碼事,導致他完全插不上嘴。

其他研究員則驚訝於葉晗對於馬來王豬籠草的了解。

可是…她不是花間集的園長嗎?

不知道的以為是哪個植物學專家,居然能與位於行業頂端的葉教授進行流暢的交流和溝通!

培育過程中的很多細節,連他們都不一定能注意到。

葉晗借助的是智能系統的功能,植物的各種數據一目了然,籠身哪怕漲了0.01毫米都能監測到。

在重點培育的過程中,她每天都會記錄馬來王豬籠草的生長狀態,在細節方面的把控超過所有人。

就在昨天,她單獨整理了一份從相關的數據資料,就是為了今天做準備。

葉華西教授聽到後頻頻頷首,吩咐下面的研究員:“記錄一下葉園長的培育要點。”

“哦、哦,好的教授。”付慶元等人都蒙了,手忙腳亂地找錄音筆和筆記本。

當初高高在上的心態蕩然無存,在教授的要求下心服口服地記錄起來。

記錄完畢,葉晗為考察組展示了眾人從來沒見過的場面——馬來王豬籠草捕食小白鼠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