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買大鐵鍋

◎標杆楚沁◎

回到村裏, 楚沁先拐到楚嬸兒家去,拿兩把蕨菜給她。

這會兒楚嬸兒已經做完飯,都在吃了, 見到楚沁有點驚訝:“你這是打哪兒來的,哪裏搞到這麽多蕨菜?”

楚沁把蕨菜放在窗墻上,說:“從葫蘆山東面那個坡上摘的, 我摘了滿滿一竹簍呢。”

說著轉個身,露出那被蕨菜裝得滿滿當當的竹簍。

楚嬸兒連忙記住位置,心想自己哪天有空了也得騰出些時間去摘。

只是那裏屬實有點遠,楚嬸兒都想不到楚沁會逛到葫蘆山去。

想想時間成本, 又想想其他地方也能摘到蕨菜, 她就又猶豫了。

楚沁倒不怕地瓜地或者竹林被別人發現, 因為葫蘆山是真的遠。

而且摘到蕨菜的地方已經算是葫蘆山的外圍部分了, 如果想從那裏走到地瓜地, 還得爬上將近兩個小時的陡峭山路, 沒誰願意去。

去竹林到是近點,但她抓竹鼠靠的是竹林裏的竹鼠多嗎?

當然不是,靠的是那雙靈敏的耳朵。

楚沁回到家中, 既然摘了新鮮的蕨菜, 當然是要炒些蕨菜吃。

蕨菜她喜歡用酒糟炒,剛好今年家裏的酒糟很多, 楚沁炒啥都愛放點。

她記得楚嬸兒家似乎是有芋頭種子,便想要不要問楚嬸兒拿點來種。

要說酒糟炒什麽菜最好吃,楚沁覺得還是炒芋頭絲最好吃。

不過這玩意兒春天種是最好的, 現在已經過了最佳種植時節了, 產量估摸著會受影響。

去年冬日釀了一缸的酒, 這些米酒她都用小酒壇裝起來牢牢密封好。

後來楚嬸兒那裏送一壇, 楊小舅和楊大姨那裏同樣送各送一壇,自己家裏還剩整整六壇呢。

除酒外就是酒糟,酒糟如今還剩兩壇,她同樣是用裝酒的壇子裝酒糟,這些酒糟怎麽都夠她吃兩年。

不管是酒糟還是米酒都很耐放,放幾年不成問題。

楚沁去菜園裏摘了點蒜苗來,配著蕨菜炒碗酒糟蒜苗蕨菜,炒完後顏色紅艷艷的瞧著就十分下飯。

再用冬瓜煮碗冬瓜湯,如今已是初夏,多吃點冬瓜對身體好。

只是這冬瓜不是她家種的,是莫技術員給的,她去溪頭村工作時被人塞了個冬瓜,索性她自己沒法做就又轉手塞給楚沁。

而楚沁自己家的冬瓜還沒熟呢。

她在院後的籬笆旁種植了些冬瓜和南瓜,因為侍弄得好,長勢很不錯。

想到這兒,楚沁就準備明日帶點她前段時間炒的瓜子給莫技術員。

她從前不是抽到個向日葵種子嗎,是和鐵籬笆一起抽到的,被她種在菜園裏。

向日葵不愧是系統出品,所結的瓜子顆顆飽滿,到目前為止一共成熟三茬,楚沁攢下整整十二斤的葵花籽。

哎!家裏雜七雜八的東西真多。

楚沁越想越美滋滋,這也是一種幸福的煩惱啊。

冬瓜湯已經做完,撒上些蔥花,清涼的冬瓜湯就被端到桌子上。

飯也燜好了,依舊是地瓜飯,經過幾日的消磨,因賣野狼而換到的20斤地瓜即將消耗完畢。

吃飽喝足,楚沁看了兩小時的從楚紅那裏拿來的小學課本,然後吹燈睡覺。

翌日。

今日依舊是休息日,只是明天就得開始準備收菜籽了。

楚沁把中間背包裏的幾只竹鼠都放在竹籠裏邊兒,騎上自行車從小路一路到靜水莊。

靜水莊倒是在上工,楚沁到楊小舅家時家裏只有楊姥姥和那位兩歲的表弟。

楊姥姥穿著靛藍色的衣服,頭發稀疏斑白,卻用木頭簪子盤得整整齊齊。

她此刻就盤著腳坐在椅子上,手中拿著黃紙搓出來的經條,放在嘴邊似乎是在念經。

當地老人愛念經,這個神的生日要念,那個佛的誕日也要念。

不僅如此,還有給自家小輩念的,反正一年到頭都有東西念。念完後把經條燒了,以此祈求神佛能實現自己的心中所願。

打末世來得的楚沁還從未聽說過念經這種事兒,她剛曉得時好奇得緊,還找楚嬸兒了解過念經是念來幹啥的,難不成真的有用?

沒用的話花那心思念來幹啥?

楚沁是大大的不理解。

而楚嬸兒晚年也是要“入佛門”的,準確說是年輕時才不費工夫念,甚至不信,但晚年時得成為俗家弟子。

主打的就是一個晚年抱佛腳。

楚嬸兒就虎著臉說:“代代傳下來的事,你小孩別多嘴,讓其他人聽到小心被人家削。”

怕被削的楚沁撇撇嘴,不再問了。

她始終不明白,不認字的信徒們,是怎麽背下一篇篇那麽長段的經文的?

比如說現在的楊姥姥,她看見楚沁後愣是嘴巴沒停,足足把一篇經文順利流暢地念完後才慢悠悠放下經條,睨她一眼:“是來找你小舅的?”

楚沁滿腦子都是她的“阿彌陀佛”,呆呆點點頭:“姥姥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