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這才叫會吃呀(第2/3頁)

但當兩個小時之後那一鍋阿難陀龍的龍皮羹上來時卻著實給了小張哥一把驚喜,上來的盆子大概就是平時吃水煮肉片的那種盆,裏頭的龍羹呈現出來的是褐色的膏狀,沒有什麽那些蕪雜的香料味。

小張哥用調羹弄了一勺到碗中,感覺它的質感就有點像……很稀的冰粉,但它的確是熱的,濃稠、有質感。輕輕喝上一口,入口第一個感覺就是糊嘴,大量的膠質已經被充分的燉煮在了湯汁裏,而接著就是一股前所未有的鮮甜充滿了口腔,還有一種海鮮特有的淡淡的腥味,而這腥味並不難吃,甚至正是因為這一點點的腥味反而讓這一鍋羹湯更具有野性的味道。

龍羹之中並沒有香料,只是一點鹽,甚至鹽味都可能是皮中自帶的味道,因為可以吃出那種若有似無的大海的味道,這很可能就什麽都放,只是單純用阿難陀龍的龍皮熬制。

小張哥繼續吃了幾口,他能明顯感覺到那種膠感慢慢進入胃中,然後迅速被消化掉,接著以很快的速度滲透到了全身各個地方,雖然這東西對他造成不了影響,但真切的是能夠感覺出來的。

之後他就像個美食家一樣細致的品嘗著這道菜的每一處細節,而在鍋的底下他發現了一些切得很細的像是王八裙邊的東西,他吸溜了一根進嘴,都不用用力氣,舌頭輕輕一抿就徹底化開了,接著就是比湯羹濃郁十倍的鮮味在嘴裏炸開,而這裏頭的鹹味告訴小張哥他的直覺還真沒錯,這羹裏的鹹味還真的就是來自於這皮本身的味道。

等到咽下嘴裏的東西之後,立刻就開始有甜味往上反,那種帶著鮮腥的甜,就像是喝了一碗熬煮足火候的佛跳墻,但這個味道遠比佛跳墻更猛更足。

他再次撈起一根仔細觀察了起來,雖然已經熬煮的很爛了,但從外頭的形態來看,這東西很像是鰻魚的皮,但卻也有所不同,因為足夠厚。

小張哥讓飛舟的司機喊來這裏的經理,他說想看一下真正的阿難陀龍的龍皮是什麽樣子,那經理還能不讓麽?這可是一頓飯肯花十五枚金幣的大佬,甚至都不用小張哥親自去,他很快就吩咐服務員將原料端了上來。

擺在托盤裏的有兩樣,一塊是曬幹的黑色硬殼殼,一塊是泡在水中漲發好的龍皮,黑色的沒有什麽特別,就像是那種大烏龜的殼,大概有十厘米厚,硬邦邦的還有一股腥臭味。但旁邊那種漲發好的卻呈現出了完全不一樣的姿態,它是那種褐色半透明帶著果凍質感的一大塊,放在桶裏大概五十厘米厚,雖然看上去像是果凍,但極為強韌,用手根本戳不進去,甚至用針都無法輕易紮進去。

小張哥好奇的問了幾個問題,那個經理也都一一解答了,他說阿難陀龍的龍皮在買來之後是不能直接烹飪的,因為會有一股特別的臭味,難以下咽。需要先要用小刀一點一點的將龍皮外頭的黑色粘液刮下來,然後再將處理好的龍皮放到烤爐裏蒸幹,光這個過程就要十天甚至更久,而蒸幹之後的龍皮再拿出來之後就可以懸掛在陰涼通風的地方保存,需要的時候就可以用鋸子鋸下一塊進行泡發。

泡發大概需要七天,每天早晚都要換一次水,而且水必須使用最純凈的淡水,不能有一丁點雜質,更不能有鹽堿味,光泡發一塊龍皮所需要的純凈淡水就足足要花一枚金幣從遠方運來。

龍皮泡發之後會具有特殊的質感,這時候就不能使用金屬來切割了,因為如果沾染上金屬的腥味,挑剔的美食家會掀桌子。這時他們就會用老鷹鋒利的喙或者鱷魚的尖牙來分割龍皮。

分割好的龍皮會呈現出絲條狀,因為如果不是這樣的姿態根本無法烹飪。接著這些龍皮會被放入到用東方來的硬草熬煮的湯中,這種湯可以有效的中和掉龍皮中攜帶的海腥味,並且讓它變得發甜。

而這還不是最後一道工序,最後一道工序是要將清洗漲發並浸泡過硬草汁的龍皮放入用昂貴陶瓷制作的鍋中燉煮,雖然這時的龍皮已經十分松軟,但卻仍然要兩到三個鐘頭的烹飪才能夠端上餐桌。

小張哥嘴裏嘖嘖稱奇,他都沒想到制作一份這玩意需要花這麽大的精力,難怪是頂級料理了,這份錢放在這裏來看,似乎的確也算不上什麽太過於昂貴。

因為這裏頭幾樣東西的成本是擺在那的,首先就是純凈水,這裏沒有一塊錢一瓶的純凈,純凈水都是需要那些煉金術師們一點一點制取出來的,這個成本無形中就貴了。再一個就是這裏沒有竹子,或者說他們這沒有湘妃竹,這完全需要走私進口的東西,成本想低那是沒門。最後一個就是他們沒有精妙的瓷器燒制技術,陶罐雖然也可以烹飪,但卻扛不住那麽長時間的高溫燉煮,所以得用陶瓷,陶瓷哪裏來?還是得走私進口。小張哥看到外頭的集市上一個從東方走私來的白瓷盤都要一枚金幣一個了,一個能承受高溫的燉盅恐怕也不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