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雖然白天才經歷一番兇險,又是入住永寧宅的第一晚,絮雨卻意外安眠,睡得很是香甜。翌日醒來,若非腕上的傷還提醒著昨日的經歷,自覺神清氣爽,已是恢復如初。

不過,直院消息已到,準她休假,調養三日。寧王府和長公主府也相繼派人攜著厚禮登門探望,以表謝意。

裴蕭元因公務在身,宅中留下護衛,如常一早出門便走了。青頭應是過他的叮囑,將絮雨看得緊緊,多走半步,他便繞著她作揖,求她躺下休息。為給她解悶,還傳他現場從長公主府、寧王府小廝那裏打聽來的事。

此案據說已交到金吾大將軍韓克讓的手上,由他領大理寺調查。

康王那邊確證,出事之時,他是被身邊人強行架走的,幸存下來的隨衛和船工皆為證明。

長公主的憤怒在一夜過後也消散了,非但不怪康王,還叫人前去探望。

還有最為倒黴的寧王,原是為歸京之喜才辦下此宴,事與願違,焦頭爛額,可想而知。所幸聖人並未怪罪,還派宮監過府探望虞城郡主,也算是不幸中的萬幸。

絮雨不得不佩服這小廝,二府的管事到來,也只停留片刻而已,竟能叫他探得這許多消息。並且不止如此。他聽二府來的人講,今日若非攔著不叫出門,二位郡主都要親自過來探望她。

“小郎君你立下奇功,勇救二位郡主!我來數月,聽聞二郡主是京中最為尊貴的貴女,這回臉面大了!”

青頭頗有與有榮焉之感,喜滋滋地說道。

而叫青頭感到光榮的事還沒完。

剛過晌午,永寧宅又來一位貴客,是康王府的長史。不過絮雨沒有見到人。也不知是湊巧還是怎的,長史恰與回府的裴蕭元前腳後步,因而便由他在前堂直接見了個面。人走後,裴蕭元徑直轉入絮雨的居處,將方才的事講了一遍。

那康王府的長史不但攜來厚禮,言辭更是懇切,對昨日同船救下二郡主的畫師頗多撫慰。

康王府竟也會來人賜物,絮雨本覺詫異,但想到方才從青頭那裏聽來的話,若有所悟。

昨日實情再如何不堪,康王畢竟也是她阿耶的兒子。無論康王府本身,還是她阿耶那裏,恐怕都是不願叫人知曉過多的。派個長史來,在裴蕭元面前道謝,意思點到為止,無須多說,該懂的自然都懂。長公主的態度轉變,恐怕也是出於這個原因。

絮雨對上裴蕭元投來的目光,點頭:“我明白。放心吧,不會亂說的。”

裴蕭元頷首,視線隨即下落,停在她的手腕上。

絮雨忙道:“我今日也抹了藥!過兩天便好!”

青頭在門外不住地探頭進來,張望著屋內說話的二人。

“郎君今日怎回來得這麽早?”終於他覷到機會,插了一句。

來長安時日也不算短了,他還是頭回遇到郎君白天回家,叫他如何不驚訝?

裴蕭元沒睬他。青頭訕訕退去。

裴蕭元對絮雨說,郭果兒已經找到。

當年那一場變亂過後,遍地孤幼,朝廷便在長安和各州縣設濟孤堂收養孤兒。受茵娘托付撫養郭果兒的那對老夫婦歿後,他也成為萬千孤子當中的一個,生活在了西市附近一間用作濟孤的廢廟裏,大些,跟著顧十二學了些拳腳,平日就靠給人趕車或賣苦力為生,顧十二對他也頗多照顧,差不多是半個徒弟了。前段時日顧十二因誤會逃遁,他就去了永平坊高大娘的家中做事,還沒回來。

絮雨驚訝不已,沒想到兜轉一圈,竟回到了高大娘那裏。

再一想,她當初就是經由顧十二的指點才去投了高大娘的店,顯見這二人關系不錯,也難怪郭果兒如今人就在她家裏。

絮雨心情一下變得迫不及待,立刻要去接人。

裴蕭元攔不下她,無可奈何換下官袍,親自陪她過去。

高大娘家還是老樣子,大門敞開。不過,因是白天,出入的住客不多。她到的時候,大門外正橫停著一輛騾車,幾個夥計正在往裏搬運著西市客商暫存在此的貨物。車上堆著麻皮口袋,鼓鼓囊囊,裝的好像是豆麥之類的糧食,每袋看去至少有一二百斤重。那幾個夥計絮雨都還臉熟,當中另外有個少年,卻是她此前沒見過的,衣衫的胳膊肘處打滿補丁,腳穿破舊麻鞋,個頭高大,粗手粗腳,乍看長得仿佛大人的模樣,面容卻還帶著幾分稚氣,估計最多也就十六七歲而已。

那幾個夥計都是老油條了,搬一袋便歇一歇,獨這少年腳步不停,扛著沉重的麻袋進進出出。

絮雨生出了一種感覺,這少年或許應當就是郭典軍當年留下的兒子了。

她悄悄停步在門外,注視著少年忙忙碌碌的背影。

這時高大娘從大堂內走出,手中端一只水甌,叫來少年讓他喝水。

少年和她應當很熟,接過,一口氣喝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