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典禮的日子,如期到來。

平旦,在長安響徹全城的隆隆街鼓聲裏,千門萬戶,次第開啟。

吉時,城中響起凱旋樂。從開遠門到皇宮的足可並排容納幾十匹馬並頭同行的衢街兩旁,集滿了自發聚自四面八方的民眾。

參與今日獻俘禮的歸來將士,皆為功身。他們身披雪亮鎧甲,胯騎高頭戰馬,列著整齊的隊伍,浩浩蕩蕩,穿過專為他們大開的開遠門,從矗立在旁的鎮國樓前走過,在陣陣此起彼伏的歡呼聲中,向著皇宮行去。

皇帝身著十二章袞服,玄衣纁裳,頭戴十二旒的帝王之冕,華蓋警蹕,端坐在外朝正中的高聳城樓之上,天威逼人。在他足下前方的廣場裏,數百文武朝官肅然列隊分立,諸衛部列,黃麾儀仗。

隊伍行至皇宮正大門,門後,一條筆直而寬闊的禦道,直通城樓,金吾持戟,分立兩側。行在最前的千人繼續走上禦道,人馬雄赳,馬蹄踏地,聲震地皮。

抵達下馬橋的位置,此戰的行軍大總管令狐恭下了坐騎。他率著身後裴蕭元、薛勉、賀都、宇文峙等十二個各方的主將,大步走到了城樓之前,向著禦座之上的皇帝行過跪禮,高聲稟報此戰戰果。

何晉、陳紹、劉勃、顧十二等人,也因奮勇殺敵,軍功超群,得在今日隊伍前列。如何晉陳紹劉勃等人也就罷了,從前都是各有經歷,但今日如此場合,於顧十二這些出身市井的將士來說,卻是前所未有。此刻,雖然人人看去表情肅重,威風凜凜,實則內心已是激動到何等地步,可想而知。

“……臣令狐恭,奉陛下之命,征逆討賊。仰賴天威,三軍齊心,奮勇殺賊,威靈震敵。今幸不辱命,一舉克定,擒獲賊酋逆首,悉數獻於天京……”

令狐恭洪亮的聲音在廣場中響蕩,也送到了位於城樓後方的一間值房裏。

絮雨伴著李誨,二人靜靜同坐,聽著正來自外面的聲音。

李誨今日也著袞冕袞服。他頭上的袞冕,飾以九旒,袞服也是九章。除九之數,其余皆與皇帝無二。

待令狐恭獻俘完畢,刑部尚書代皇帝宣讀罪狀,令將今日所獻之俘與此前謀亂事敗的王璋一眾黨羽斬首,並告太廟,隨後,便是今日另項極為重要的內容:封李誨為皇太孫,昭告公布,令萬民知悉。

隨著預定流程一項一項地過,少年那原本極力鎮定著的神情,漸漸無法控制地緊張了起來。

“皇帝詔:朕承天明命,君臨八極,率土之內,皆我赤子,凡非十惡,宜許自新。今卻有反逆叛酋,相交勾結,跳梁醜類,狂僭侵暴,敢令朔漠不寧,黔黎蒙難……”

刑部尚書抑揚頓挫宣讀聖旨的聲音,跟著傳送而至。

“我國我朝,仁恩浩蕩,普天之下,鹹使寧安,凡棄惡思順者,無不恩撫。不從告諭,敢懷兇心,必義武奮揚,芟夷醜類……”

伴隨著眾多待斬酋俘和罪身之人被押送而出,廣場裏起了道道震耳欲聾的殺威之聲。

“姑姑,我……真的行嗎……”

在尚書的宣旨聲中,李誨突然轉頭,望向了身邊正伴他而坐的絮雨。

他的雙手緊緊交握,筆直放在膝上,身體僵直。

“我……我還是擔心,怕我做不好……”

他含了幾分羞愧,低聲說道,袞冕前的幾道珠旒隨他方才猛烈轉頭的動作交纏,掛在了冕蓋之上。

去年春開始,朝廷作戰,他則被悄然送去東都,除讀書習法,更隨裴冀一道,巡行偏村陋巷,親歷四時農桑。

“聖賢道理,你比姑姑知道的必定多得多。”絮雨說道,“姑姑也不知如何教你。”

“你能告訴姑姑,去年一年,你最大感悟為何?”

李誨沉默了片刻,低聲道:“姑姑,我能說嗎?”

“但講無妨。”

“從前我極向往景升盛世,我以為,在那一場變亂之前,四海升平,人人皆是安居樂業,天下更是無饑。去年一年,我跟太傅走遍鄉野,我方知曉,何為民生多艱!更叫我吃驚的,是我不止一次親耳聽到白發老農說,如今他們的光景,比起二十年前已是好過許多了。景升朝最後那些年,徭賦不斷,差科繁重,他們一年四時不得休息。難有豐收,也只得粥菜勉強果腹,若逢荒年,賣田賣子者,比比皆是,乃至背井離鄉,有家無歸。而我去的地方,還是東都附近。想我國家之大,在那些偏遠之地——”

他因了激動,停了下來。

絮雨點頭。

“是,這些,早年姑姑在外之時,也有親歷。所以,裴太傅可有說,為君者,當如何應對?”

“邦畿千裏,維民所止。德惟善政,政在養民。”李誨慢慢說道。

“公主!”

這時,值房門外,傳來郭果兒恭敬的請喚之聲。

“皇太孫當出。裴太傅親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