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皇帝命葬他在昭德陵側,喪禮以日易月,三日便斂,長安官吏百姓,出殯三日釋服,無禁嫁娶飲酒食肉。地方類推,方鎮嶽牧,只限在治所舉哀,三日出,不得驚擾治下百姓。

遺詔最後一言:受命終畢,朕思厥疚。一概未竟之事,交皇太孫登基後斷決。朕無有不允。

照制,皇太孫李誨在靈宮受群臣跪拜,登基為帝。

新帝領群臣告公主,懇求以當有的大喪之禮舉哀。公主悲慟之余,仍命照先帝之意實行,勿要違逆,新帝含淚遵從。

國葬畢,新朝起始,年號定為繼業,將從下一年啟用。

在新帝於金殿舉朝的第一日,發生了一件不同尋常的事。在群臣紛紛上賀表時,禦史大夫鄭嵩出列,上了一道奏章,請求朝廷為從前蒙冤,至今仍未得受當有清徽的舊神虎軍正名。

在他的奏章之後,附有另一份陳情書。書已殘舊發黃,竟是當年崔氏帶著孤子跪在皇宮門外所呈的那一道請求為嘩變將士代罪的奏書。時至今日,書末崔氏以血所留的指印雖也因了時逝而變了顏色,但卻依舊清晰可見。

鄭嵩言,此時上這一道奏章,無半分對先帝不敬之念,相反,是為進顯忠孝,秉承先帝固有之心,為宗社之盛,為社稷之昌,激勵臣民,與國休戚。更叫百辟卿士忠臣良將齊心輔弼,從今往後,無黨無偏,共保社稷,天平地成。

崔氏舊書在群臣手中傳遞,朝堂立刻發出大片共鳴之聲,眾臣紛紛同請。

最後,陳情書傳到少帝手中,他閱畢,熱淚盈眶,登下寶座,朝著太廟方向,泣淚下跪。

少帝順時應人,頒布了他登基後的第一道詔令,追封昔已故神虎大將軍裴固為上柱國忠勇衛國公,加司徒,配享太廟,追封崔氏為懿壽郡君,追封裴懷光為雲麾侯,歸德將軍,各追封一同追隨裴固出關犧牲的八百將士以勛爵,對家眷和後人予以加倍賑恤,所封之爵位,子孫承襲,代代不止。

不止如此,少帝再頒詔書,在鎮國樓那一幅天人京洛長卷之旁,為裴固和八百英靈以及過往全部曾亡身殉國的將士立廟,以銘記忠烈,好叫香火永享,千載不朽。

立廟日,少帝領百官到場,並將昔日神虎軍舊部、老軍、八百英烈的家眷請來,待以上禮。他們和聞訊從四面八方趕來的長安民眾一道,萬眾齊聚,共同見證立廟。

禮官宣讀由少帝親撰的祭文,當誦“奮劍提戈,赴湯蹈火,身化原野,義名長存”時,人人眼含熱淚,沉痛不已,而當誦“重義輕生,以一生之短,照千載之公”時,又激起了滿場的慷慨昂揚之心。“天地長久,山河無絕”的齊誦之聲,震動頂鐘。

立廟完畢,朝廷又宣,今寇賊已平,國無大事,即日起,除謀反大逆、妖言惑眾、殺主叛上、官吏枉法受賄等不可赦者,大赦天下。並將庶令安逸,減徭勸農,使天下人得以繼續產業,休養生息,以不負烈士為國為民,捐軀之功。

敕令宣布完畢,迅速傳播開來,萬眾跟隨百官,遙向新帝,齊齊下拜。一時之間,山呼萬歲之聲,從鎮國樓起,響徹周圍,久久不息。

……

“看畫去嘍!看畫去嘍!”

一名小童牽著家人之手,口中嚷個不停,歡天喜地,一蹦一跳,走在街道之上。

他們的前後左右,到處都是同向的人流,去往同個地方,那便是鎮國樓。

大喪禮畢,忠烈廟立。

新帝雖然年少,然而登基之初,便連施舉措,英果中顯表仁愛,實為天選之君。朝廷煥然一新,百官心悅誠服,軍民感恩戴德,舉國附心,上下振奮。

在民眾的翹首期待中,鎮國樓也終於得以開放了,允人按照次序入內,參觀天人京洛長卷。消息傳開後,滿城之人奔走相告。清早,坊門才開,許多人便迫不及待地出來,爭相湧向開遠門,好第一時刻目睹那一幅期待已久的傳說中的絕世名畫。

人流不絕的街上,一輛外觀普通的馬車,逆著觀畫人的方向,駛出城門,最後,停在了一座幽靜的女道觀前。

絮雨從車中下來。老觀主迎她入內,殷勤引她到了後面的一方寧靜院落之前,隨即止步。

這裏便是王貞風出家修行的道觀。

絮雨獨自入內。王貞風正在庭院的一株雲松樹下煮茶抄經,忽然看到絮雨到來,急忙放下筆,過來拜見。

她在此修行已有一二年了。前些天,因她那曾是裴固舊部的父親受到追封,阿弟得了蔭恩,家中求親之人便絡繹不絕,幾乎踏破門檻,其中不乏青年才俊,她在此的生活,也受了些打擾。

絮雨和她寒暄了兩句,問她近況如何。

王貞風微笑道:“多謝大長公主關愛。先父仰神虎大將軍而入廟,得享香火,阿弟從此前途無憂,我再無掛心之事。一切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