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狄思強被民警抓進去時, 最初的罪名並不是走私,而是制假售假。

而且他是被人家捎帶手摟進去的。

這件事的起因說起來並不復雜。

上個月,有位退休大媽在地壇公園遛彎兒的時候, 被流動小販兜售了一副老花鏡。

這老花鏡的款式比較時髦, 鏡片是那種帶顏色的。

大媽瞧著稀罕, 一問價格跟國營商店的差不多,也就掏錢買了。

另外還在小販的建議下, 幫自己閨女買了一副據說是進口貨的太陽鏡。

她當場試戴老花鏡時, 沒什麽問題,可是回家以後,卻越戴越覺得不對勁。

讀書看報的時間久了,就會有暈眩感。

老太太眼神不好,但心挺細, 拿起眼鏡仔細檢查,竟然發現那鏡片不但薄厚不均,在太陽光的照射下,還能看見好幾個小氣泡。

這可是妥妥的劣質眼鏡!

大媽退了休, 閑得發慌, 反正也沒什麽正經事,就帶著那兩副眼鏡, 跑去地壇公園派出所報案了。

派出所的同志最開始並不怎麽上心,這種制假售假一般都要先由工商部門處理。

但是架不住這老同志天天來派出所詢問案情進展,每次來還要給他們提供最新線索。

比如,她臥底去找那兩個小販聊天,發現他們是外地務工人員, 在建國門立交橋下的勞務市場被一個大老板雇傭,幫他代賣這種劣質眼鏡。

又比如, 她按照小販說的地址,摸去了那大老板的老巢,經她跟附近住戶聊天發現,這人根本不是什麽大老板,就是一個無業遊民!

人家老同志已經把線索遞到跟前了,民警同志就順藤摸瓜,找到了那個無業人員的住處。

在他家的院子裏,起獲了大批劣質眼鏡。

據這人交代,他的眼鏡都是從勁松的一個村子裏進貨的,那地方是城鄉結合部,租金便宜。

除了有占據半個村子的眼鏡片加工作坊,還有能一次性批發上萬只眼鏡架的“架子商”。

民警同志按照那無業人員提供的線索,又找到了給他供貨的“架子商”林雙順。

不但將倉庫裏的劣質眼鏡收繳了,還把老板和他倉庫裏的人員都帶了回來。

其中就包括正在林雙順倉庫裏提貨的狄思強。

林雙順若只是生產劣質眼鏡,其實算不上制假售假。

但他為了將眼鏡賣出高價,又印刷了好幾沓的假商標。

五厘錢的名牌商標往眼鏡架子上一貼,讓眼鏡的身價立馬翻倍。

這年頭街面上的假貨多得是,就算民警想抓也抓不幹凈。像林雙順這種的,也就是狠狠罰款,再狠狠批評教育一頓,就能放人了。

連林雙順這個老板都不會蹲班房,那狄思強就更不用擔心了。

他進了派出所以後,好吃好睡,人家讓他聯系家人來接,他也不動地方。

這點小場面,沒必要驚動家裏,省得郭美鳳一驚一乍的。

然而,原以為交點罰款就能結清的案子,卻陡生變故。

之前來報案的那老太太,聽說制假源頭被抓到了,又再次跑來提供線索。

她閨女說了,這眼鏡也不算完全造假。

她買給閨女的那副名牌太陽鏡,雖然鏡片是劣質的,但是眼鏡架卻是真的牌子貨。

她閨女說了,這架子商把眼鏡賣得這麽便宜,鏡架肯定是“水貨”!

請民警同志趕緊查查他們的水貨是從哪裏來的。

好家夥,民警們又請工商局的同志來檢查被收繳的這批眼鏡架。

其中果然混雜了大量的名牌水貨。

人家國外淘汰下來的舊款眼鏡架,全被他們論斤稱重,低價走私回來了。

林雙順在商場裏有眼鏡櫃台,這批水貨是打算放在商場裏當正版名牌眼鏡來賣的。

會被分銷商拿去街上兜售,並被這難纏的老太太撞上,完全是操作失誤。

這回好了,制假售假變成了走私犯罪。

大家都在裏面呆著吧。

狄思強待到第二天時,才發現事情大條了。

怕人家把他也當成走私同夥,便主動交代了問題。

民警問得挺細,把他的家庭住址,主要家庭成員的情況,以及眼鏡銷路都了解得一清二楚。

人家民警沒去家裏喊人,先往他家所在的轄區派出所打了電話。

聽說這人竟然還是那一片有名的混子頭頭,民警同志就對他的說辭存疑了。

兩個審訊的民警板著臉,高深莫測地讓他回去好好回憶一下,還有什麽沒交代的。

直到狄思科帶著學生處的老師找到派出所來,他都沒交代出什麽有用信息。

接待他們的老民警並不知道狄思科被人舉報了,瞧見大學老師竟然會陪著學生來派出所撈人,不由對狄思強這個弟弟高看幾分。

“同志,我二哥已經在派出所呆了三天了,請問他到底犯了什麽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