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三角債這事並不新鮮, 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度的階段,九成以上的國企都有三角債的問題。

狄思科在集團工作的時候,也沒少為客戶回款操心。

據姜主任介紹, 日化廠的債主不只一家。

除了日化制罐廠, 還有好幾家原料供應商, 但所欠金額沒有制罐廠的多。

狄思科聽得頭皮發麻,只覺自己背上壓著好幾座大山, 他對日化廠的前景有點盲目樂觀了。

不考慮那1800個在冊國企職工的話, 以日化廠的情況,申請破產才是符合市場規律的選擇。

“廠裏沒想辦法追討逾期貨款嗎?”

姜主任點頭:“曾廠長之前派專人出去討過貨款,不過,討回來的錢都給職工發工資了,暫時還不了供應商的債。”

日化廠裏一團亂麻, 狄思科認為自己不能被三角債攪亂了思路。

曾廠長都沒能解決的問題,他短期內也很難解決。

還是得把重點放在積壓產品的銷售上,只要銷路打開,現金流也就活了。

有了錢才能給產品更新換代, 進行技術升級。

他這邊打算得挺好, 以出門討債為由,躲了每天上門的制罐廠代表。

可是, 他只躲了兩天,另三位副廠長就一起來找他了。

剛在沙發裏坐定,莊有德就埋怨似的開口:“聽說制罐廠的劉廠長來了兩天,你一直沒接待人家?”

“我接待了就得還債,咱們現在能還得起嗎?”

狄思科心說, 您那麽有禮有節怎麽不主動出面接待人家?

莊有德望著比自己兒子大不了多少的同僚,不贊同道:“因為你一直不露面, 制罐廠把咱們廠的供貨停了,沒有那些瓶瓶罐罐,咱們就得停產。”

“人家停止供貨不是因為我不露面,”狄思科毫不客氣道,“是因為咱們廠在過去一年甚至更久的時間裏,欠債太多了。”

他才上任兩天,想把這頂帽子扣在他頭上,是不是太想當然了?

“不供貨就不供貨,咱們倉庫裏不是積壓了好多成品麽。先把那些成品賣出去再說,否則滯銷品越積越多,咱們欠原料供應商的債也越來越多。什麽時候是個頭?”

生產副廠長尹甘露解釋說:“咱們現在不能停產!乳化間和靜置間裏,還有不少配置好的洗頭膏需要進行灌裝。長時間不灌裝的話,很容易被細菌汙染,但咱們已經沒有罐子了。”

狄思科問:“尹廠長,咱們廠的洗頭膏只有罐裝的嗎?”

“嗯,洗頭膏的質地更偏向於膏霜,用罐子比瓶子更合適。”

“我的意思是,沒有袋裝的嗎?”

狄思科起身從自己辦公桌上拿來一個大塑料袋。

將袋子裏的東西都倒在了茶幾上。

“我最近在市裏的各大商店、倉買和小賣部轉了轉,將市面上能見到的大部分洗護產品都買回來了。”

遺憾的是,大商店裏根本見不到他們廠的產品。

他找了四五家小賣部,才在其中一家見到了“好潔凈洗潔精”和他們廠生產的那種沒有包裝的黃色臭肥皂。

狄思科指了指桌面說:“我跟售貨員打聽過,200ml和250ml的洗發水在大商場裏最受歡迎。而在倉買和小賣部,有一種很不起眼的小包裝洗發水卻走貨很快。”

“8ml洗發水和5g洗頭膏,每包零售價一毛錢,一聯十包就是一塊錢。認真算下來,袋裝的均價要比罐裝和瓶裝貴得多。但是因為攜帶和使用方便,適合出差旅行,反而非常暢銷。”

尹甘露拿起其中一個袋裝洗發水仔細辨認。

這牌子的洗發水她聽都沒聽過,不比他們的梅蘭牌洗頭膏出名。

看工廠名稱,應該是那種私營小廠生產的。

她也在小賣部裏見過這種袋裝洗發水,沒想到袋裝的會這麽暢銷!

廠裏的洗頭膏基本都是250g和500g裝的,250g在市面上能賣到兩塊錢就不錯了。

可是如果做成5g袋裝的,250g竟然能賣到5塊錢!

哪怕將出廠價再調低一些,他們也是有得賺的!

狄思科問:“尹廠長,咱們廠有這種袋裝機嗎?”

尹甘露回憶了一下,眼前一亮說:“有!前幾年咱們廠跟風生產過一陣子珍珠霜,為了這種珍珠霜,廠裏特意花大價錢采購了四邊封包裝機。”

那時南方有一家化妝品廠的珍珠霜以每袋73港幣的價格賣去了港島,一時間全國各大日化廠都跟風模仿。

但是,北方采購珍珠不易,內地的零售價又沒有預期的那麽高,這種袋裝珍珠霜只生產了半年就停產了。

機器也從此閑置了下來。

狄思科笑道:“不如趁著這次的機會,嘗試將乳化間和靜置間裏的剩余洗頭膏灌成小包裝的。讓供銷科的同志拿出去試探一下市場反響。”

尹甘露是個急性子,她感覺這小包裝的洗頭膏有前景,就想立馬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