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於童的影視公司與演出文化公司是兩塊牌子一套人馬。

目前只投資過兩部電視劇。

一部是郭美鳳參演的那部室內劇, 正在進行後期制作,預計明年播出。

另一部還在選角階段,她打算把旗下的金雪茜推薦給劇組。

相比於一派欣欣向榮的電視行業, 日漸蕭條的內地電影, 投資風險是非常高的。

不過, 再次翻了翻手上的劇本,她又覺得錯過這個本子有點可惜。

別管深度厚度什麽的, 只要笑點夠密集, 作為一部喜劇片就算合格了。

這個故事的男主角竇爾囤是一名灶上學徒,在為村長家準備升學流水席時,意外偷聽到村長女兒的大學名額是冒名頂替的,而被頂替的人正是他那翹首等待錄取通知書的小表妹。

竇爾囤前腳拿了村長的三千塊封口費,後腳就將升學宴鬧得人仰馬翻。

不等村長一家找他算賬, 他便帶著錢南下打工了。

此時的大城市裏正流行出國熱,竇爾囤被資本主義的紙醉金迷迷了眼,將全部家當交給勞務公司,想要爭取一份去美國的勞務派遣工作。

然而, 勞務公司沒能給他介紹工作, 卻介紹了一位歸國華僑給他。

該華僑是個年近七十的富婆,靠著在股市上的精準眼光, 攢下了千萬身家,而且無兒無女無老伴,想找個會說她家鄉話的年輕小夥一起安度晚年。

按照勞務公司經理的說法,竇爾囤不會外語,沒有一技之長, 去了美國只能刷盤子,不如趁年輕, 陪老太太幾年,屆時將有千萬美元遺產留給他。

竇爾囤被他說動,陪伴了老太太兩年,可是繼承遺產時,卻被律師告知,老太太的千萬美元遺產,將由他,以及老太太的九只貓狗共同繼承。

扣完稅以後,他只能得到不足百萬美元的遺產。

衣錦不還鄉猶如錦衣夜行,竇爾囤對著九只貓狗喝了一頓悶酒後,就離開生活了兩年的房子,回到了老家的小鄉村。

面對一眾親戚的詢問,他將老太太的發家史安到自己頭上,將自己塑造成股市奇才。

而此時的國內股市正值牛市,A股剛開市,指數就從96點漲到了上千點。

小學都沒畢業的竇爾囤帶著老家的鄉親們炒股,從無敗績。

仗著從老太太那裏學來的皮毛,他到處給人演講授課,大學教授、企業老總、明星大腕都是他的學員。

不出半年,他就被媒體宣傳成了一代股神。

牛市終有不牛的時候,繁華過後,竇爾囤千金散盡,又被曾經追捧他的學員們圍追堵截。

無家可歸的竇爾囤回到與老太太一起生活的房子,重新應聘,成為了九只貓狗的飼養員……

於童將劇本合起來,問:“孫導,我聽說喜劇片的拍攝成本是比較低的,您這部《可喜可賀》怎麽需要這麽多錢?”

只看故事內容的話,這部片子不算什麽大制作。

孫奇保苦笑道:“於總,我這六十萬的預算裏,有三十萬是廠標費!”

國內只承認十六家電影制片廠有制片權,其他人若想投資拍電影,就必須花錢向這些制片廠購買一個拍攝指標。

如果沒有拍攝指標,電影片頭沒有廠標,那就是黑片了,在內地沒有上映資格。

這也是國產電影質量越來越差的原因之一。

電影廠寧肯白拿三十萬的廠標費,也不願意冒險投資拍電影。

廠裏的導演們要想有電影可拍,就得到處化緣拉投資,做獨立制片人。

可是,能拉來投資的人未必是好導演,近兩年接連上映了好幾部國產爛片,導演都是沒什麽經驗的新手。

於童只聽說投資電影,要向電影廠交點贖身費。沒想到費用會這麽高,一半的投資竟然都是用來贖身的!

如果真正的拍攝預算只有三十萬的話,那孫奇保這個預算做得算是節省了。

“除了男主角定下了陳老師,其他角色有確定的人選嗎?”於童又問。

孫奇保笑了笑說:“其他角色有人選,但還沒確定下來。投資商可能會有人選推薦,我們現在都要等投資商的人選定下後,再挑選其他演員的。”

一些企業老板投資電影,願意把自家親戚朋友拉到電影來客串一把。

這部電影主要是圍繞男主角竇爾囤展開的,從最初的淳樸善良意氣用事,到後來的逐漸膨脹,迷失自我,只要把男主角塑造好了,片子就成功了一大半。

所以,他提前將最主要的男主人選定了下來,其他角色就可以留給投資商發揮了。

於童沒說自己是否要推薦演員,只是望向陳慶山,笑著說:“那陳老師的票房壓力很大啊!到時候的票房,最起碼一大半都是由陳老師的影迷貢獻的!”

陳慶山是來拉投資的,所以表現得非常自信,“於總,不瞞您說,我對這個劇本是非常有信心的。這個劇本不僅有笑點,還涉及到一些社會熱點問題,貼近世態人情,跟港片那種單純搞笑還是不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