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北方日化廠近一年的效益大幅提高, 大多數職工對當下的工作生活還算滿意,但這其中並不包括鄭守業。

鄭守業是85年接了父親的班進廠工作的,如今已經有了七年工齡, 若是在人少效益好的單位, 他這七年工齡, 早就能排隊分房了。

但是,在北方日化廠, 七年的工齡即使有排隊資格也分不到房。

分房是“天字號”大事, 這裏面的學問大著呢。

跟領導的關系親疏,在同事間的人緣好壞,都將決定他能否分到房子。

就像他親爹,在當初的日化三廠燒了二十多年鍋爐,也沒能分到房子, 一輩子跟父母兄弟擠在一間十五平的小屋裏。

鄭守業是在那十五平的小屋裏長大的,不想讓自己的兒女也在那裏出生,所以他結婚後就從爺爺家搬了出來,在單位附近租了一間私房。

這年頭有私房又肯向外出租的人並不多, 他找朋友幫忙牽線, 才從一個老太太手裏租到一間違建小窩棚,每個月40塊。

不過, 即使是這種40塊的小窩棚,也快沒有了。

老太太的兒子兒媳要從外地回來,這間住了三年的小窩棚,得盡快給人家騰出來。

他們夫妻都不能享受單位的福利分房,又聯系不到其他便宜的出租房, 幾天時間就急出了滿嘴水泡。

因為上火,他媳婦的奶水也受到影響, 兒子喝了奶以後口腔潰瘍,整夜哇哇哭。

夫妻倆在小窩棚裏對坐著,恨不得也抱頭痛哭。

好在天無絕人之路,老天爺終於開了一回眼,就在一家人坐困愁城的時候,突然接到了媳婦娘家的來信。

老家縣城的房子賣了兩萬五,父母留五千,姐妹倆各分一萬!

老丈人叮囑他們,趕緊用這筆錢改善一下居住環境,能買就買,買不了就租。

鄭守業當然想買房了,所以突然成為萬元戶的他,昂首挺胸地走進了天壇北門對面的市房地產交易所,打算為自家掂量一套商品房。

然而,他走進二樓大廳,看到北墻上掛著的《第三批商品房售價表》時,卻愣住了。

他看好的那個小區在豐台,算是郊區了,可是每平米售價竟然在1600-2300元!

價格跟樓層朝向戶型有關,單價1600的房子是條件最差的,一居室建築面積29.2平米,兩居室56.44平米。

即使是最便宜的一居室,也要四萬六左右,而兩居室要九萬多。

按照他跟媳婦的收入,十幾年後才可能買得起一套一居室。

圍在售價表前面看房價的人很多,看到上面的數字後,都忍不住咂舌。

“這房價怎麽這麽高?”

有比較懂行的人就解釋說:“商品樓附近的學校、商店、道路之類的市政建設費用國家不管,政府出不起這個建設費,當然就要攤到房價裏。”

“太貴了,除了做生意的大老板,什麽人能買得起這種房啊?”有人抱怨。

“那些有海外關系,或者平反冤假錯案的估計能買得起。”

“我們廠的高工退休以後去私企打工了,人家就在這裏訂了一套兩居室。”

“有錢就盡快買吧,再不買又該漲啦,今年就比去年貴了兩百,一套房差價小一萬呢。”

鄭守業在人群裏聽了好半晌,才失魂落魄地擠了出來。

本以為老丈人給的一萬塊能幫他們在北京安家,誰知還是癡心妄想了!

他回家時早已沒了之前的精氣神,不過妻子李萍並沒注意到他的臉色,見他回來就趕忙迎了上來,一臉神秘地說:“你猜我今天聽到了什麽消息?”

“嗯?”鄭守業接過兒子,答得心不在焉。

“我聽說,咱們廠要把單位自建房賣給職工個人!”

鄭守業頓時瞪大眼睛問:“你從哪打聽來的?消息可靠麽?”

“我下午回了趟食堂,聽幹娘說的。”

那這消息八成就是真的了。

李萍是日化廠的臨時工,因為面食做得好,在食堂當白案幫廚,並且認了白案大師傅當幹娘。

能在大廠食堂立住腳的,必是有些背景的,她幹娘是後勤科長的親姐姐,單位裏有什麽風吹草動,總能在第一時間掌握消息。

“知道是怎麽個章程嗎?”想想交易所裏那離譜的房價,鄭守業又趕緊問,“多少錢一米?”

“不知道多少錢,這件事還沒正式開始呢,只說會把職工正在居住的房子賣給個人。”

聞言,鄭守業一下子就泄了氣。

他們連享受福利租房的待遇都沒有,更別提買房了。

李萍湊到他身邊耳語道:“我幹娘說,這房子只能由本單位的職工購買,你知道是啥意思不?”

“嗯?”

“有幾個人已經辭職下海了,還占著單位的房子,那肯定不行呀!以前是沒人敢管他們,現在要房改了,單位要是認真查了,怎麽會讓已經離開的人霸占單位自建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