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接到通知的第二天, 狄思科就去市裏報到了。

全國菜籃子工程成果觀摩及交易會,是開年後的第一個大型活動。

北京既是東道主,又是參賽選手, 市領導對這次觀摩會引起了十二分的重視。

狄思科抵達指定辦公室報到時, 裏面已經坐了十來個人。

打眼一瞧, 一半都是熟面孔,都是之前在市裏開會時見過的。

狄思科主動與距離門口最近, 半倚著辦公桌的中年男人握手, “畢總,您也被領導光榮召喚了?同喜同喜啊!”

畢衛東是蔬菜公司的副總經理,狄思科不清楚對方在單位裏具體負責什麽業務,但每次來市裏參加關於菜籃子工程的會議,都能碰見對方。

而且這位畢副總為人幽默又八面玲瓏, 在市裏的人緣非常不錯。

畢衛東握著他的手使勁晃了晃,哈哈笑道:“能參與這麽大的活動,當然光榮呀,我今早剛接到通知就趕來了!”

他在心中暗贊這小狄主任會說話。

剛進門就一臉喜氣地給這次借調定了調子, 能被市裏借調, 光榮呀!

事實上,被選入領導小組的這些人, 基本都是各單位的主要領導,各自單位裏都有一大攤子事要處理。

被弄來市裏協助準備觀摩會,還真算不上好差事。

若是以往,從總經辦裏挑個人,專門負責與市裏對接就算支持工作了。

可是, 這次活動的規格比較高,由市長親自擔任組長, 被點將的各單位自然也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更何況,既然是成果觀摩會,就會有一個主展位,最主要的成果會作為本市的門面,擺在展位最顯眼的位置。

蔬菜公司作為全市最大的蔬果流通企業,當然要爭取上主展位的機會。

狄思科來得不早不晚,進門後與供銷社、農業食品公司和市牛奶公司的領導打了招呼,剩余的幾位他有些眼生。

據畢衛東介紹,都是各大研究所的代表。

籌備小組的主要領導還沒來,大家在辦公室裏嘻嘻哈哈地聊著天。

有人還說,要跟領導提個建議,應該給組員發點食堂飯票,算是幹活福利。

之後又陸續來了五六個籌備組成員,大家相互引薦說笑著,辦公室裏的氣氛相當輕松,不知道的還以為今天是來開茶話會的。

就在大家越聊越火熱之際,有人在辦公室的門上敲了敲,走進來笑道:“咱們籌備小組的氛圍很好嘛,接下來的一個多月要繼續保持啊!”

眾人紛紛起身招呼夏主任。

對方是籌備領導小組的辦公室主任,組長和副組長日理萬機,當然不可能親自來抓準備工作,所以日常的統籌工作都由她安排。

夏主任和善地笑:“既然人已經到齊了,那咱們的工作就正式開始吧。”

畢衛東帶頭鼓掌,辦公室裏的氣氛再次熱烈起來。

夏主任讓人將資料發到每個組員手裏,“這是籌備組根據各單位提供的資料提前準備的,咱們最終要展示的成果,就從這些項目中甄選。大家都是各單位的主要領導,先看看資料中是否有遺漏和需要改動的地方。”

狄思科接到資料後,沒看其他單位的內容,先刷刷往後翻頁,尋找經合辦的項目。

每個項目都有一個加粗標題和一句話簡介,之後才會詳細介紹項目內容。

他們這個項目的標題是,“全市首個蔬菜配送服務中心”。

一句話簡介——采用產地直銷的模式,將新鮮副食品送上百姓餐桌。

在詳細介紹中,才提及了為企事業單位配送生鮮的服務。

狄思科盯著這幾行字琢磨許久。

在他看來,團體客戶才是農貿公司的大客戶,公司的主要收益也是從這裏產生的。

可是,手上的這份資料,明顯更看重個人業務。

狄思科猜測,這所謂的成果展示,不但要看經濟效益,也要看社會影響力和發展前景。

個人配送服務目前只開發了北海公園那一片的市場,有將近一百戶住戶享受了送貨上門。

過年前的那一個月,個人配送的采購金額高達12萬元,徹底刷新了公司記錄。

北海公園居民在家采購年貨的新聞,登上了好幾份報紙的版面,甚至還上了國字頭大報。

這個新聞並不是狄思科安排的,畢竟他們不是純粹的企業,若想主動發什麽新聞,需要區裏宣傳部門的審核。

他們胡同裏那個做了支架手術的陳大爺是報社的資深記者,退休了也沒荒廢功力。

這種送貨上門的服務,正適合他們這樣年紀大,身體欠佳,又沒有兒女的老年人。

享受了服務以後,陳大爺就大筆一揮,寫了一篇介紹他在家買菜的小作文。

文章發表後,農貿公司和胡同裏迎來了好幾撥記者。

陳大爺的小作文將狄思科送進了籌備小組的辦公室,同時也為農貿公司招來了好幾個競爭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