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五好家庭”那塊光榮牌, 對老一輩人來說有著特殊意義。

狄思科記得他上小學那會兒,五兄弟的房間裏,除了貼著年畫, 還貼著一張《全家爭五好, 好了還要好》的畫報。

畫報上的一家人圍在方桌前, 用毛筆在大紅紙上寫《決心書》。

那張畫報在墻上貼了好幾年,直到褪色卷邊兒才被郭美鳳揭了下去, 以致時隔二十年, 那個畫面仍然刻印在狄思科的記憶裏。

二三十年前,被評為五好家庭,就相當於給一個家庭頒發了先進集體獎,被選出的人家無一不是又紅又專,出身好工作好的。

郭美鳳打從年輕起, 就想給自家申請個五好家庭的牌牌。

可惜,老狄活著的時候,她跟婆婆關系不好,不符合“家庭和睦, 鄰裏團結好”這一項。

她不是尊敬公婆的好媳婦, 老太太也不是關心媳婦的好婆婆。

她們的婆媳關系算是眾人皆知的秘密,民主評議的時候必然通不過, 郭美鳳也就不去自討沒趣了。

老狄走了以後,她成了戶主,跟老太太也沒了聯系,本可以申請五好家庭的。

可是,她家老二當時是遠近聞名的刺頭, 不太符合“遵紀守法,執行政策好”這一項。

所以, 她再次錯失了得到光榮牌的機會。

如今她跟著老五過日子,戶口本上戶主的名字是老五。

他們遵紀守法,夫妻和睦,鄰裏團結,婆媳關系和諧,還能教育子女,組織家庭文化活動。

她恨不得自己給自己頒個獎。

因此,郭美鳳重燃熱情,打算彌補這輩子的遺憾,沖擊那塊五好家庭光榮牌。

狄思科卻覺得這事有點懸。

郭老師是雍和宮年卡的潛在客戶,而且不少街坊都知道她這個習慣。

“我可不是宣揚封建迷信啊,”郭美鳳振振有詞地強調,“頂多算是風俗習慣,這屬於祈福類風俗活動,就像過年貼福字一樣。”

狄思科:“……”

在老媽的催促下,他這個戶主不得不去居委會咨詢評選五好家庭的流程。

溫大媽驚訝地問:“你們家還不是五好家庭嗎?”

狄思科順著她的話說:“已經是五好家庭了嗎?那您給我補發一個光榮牌吧,我掛到家門口就成了,省得占用評選名額。”

居委會的另幾個同志湊趣道:“咱可得好好查查資料,不能被小狄蒙混了過去。”

溫大媽一邊翻出申請表,一邊嘟噥:“我以為你們家早就已經評過五好家庭了。”

狄思科正經八百地說:“我們家對五好家庭的評選比較慎重,準備充分以後才敢來申報。”

溫大媽將申請表交給他,“你們先填申請表,街道辦會組織評審委員會對所有申報家庭進行評審,選出候選家庭。然後在咱們街道進行公示,最終的五好家庭,由居民們投票產生。”

狄思科拿著表格回家,對郭美鳳說:“媽,五好家庭是由胡同裏的住戶們投票選出來的,我看您甭在文化活動上使勁了,還是跟左鄰右裏處好關系吧。”

郭美鳳接過表格逐字逐句地看了一遍,皺眉說:“我記得五好家庭的評選很嚴格呀,由專家評,人家還要來家裏家訪呢。”

“您說的是區級以上的五好家庭吧,”狄思科坐到桌前填表,“反正咱胡同裏的五好家庭就是鄰居們投票的,想被選中就得團結鄰裏關系。您最近低調點吧,別總在胡同裏顯擺,小心人家不給您投票。”

郭美鳳暗下決心,這段時間要跟街坊們多走動走動,做點好人好事什麽的。

但她面上表現得對自己的人緣極有自信,滿不在乎地擺手說:“評上街道的五好家庭,簡直是小菜一碟。我的目標是市級五好家庭,所以咱家的文化活動你跟童童得積極參加,幼兒園的文藝匯演,你倆也出個節目。”

“咱家有您出馬就夠了,”狄思科唱起了反調,“我倆最近都可忙了,真沒時間準備演出節目。”

於童從公司回來的時候,母子倆還在因為節目的問題爭執呢。

她坐在桌邊吃了幾口晚飯,還得幫兩人斷官司。

“媽,我倆最近確實挺忙的,我們公司要參加電視劇劇本的投標,他是我們的顧問。”於童對婆婆的脾性還是很了解的,“要是這個本子能被市裏選中,我給您在電視劇裏安排個角色。”

郭美鳳顧不上糾結幼兒園的演出了,坐到她身邊問:“真能讓我拍電視劇呀?你們這次要拍什麽內容的?”

“國企改革。”

狄思科問:“不拍知青下鄉回城了?”

“不拍了,主題明確一點,就是聚焦國企改革。我剛找人幫忙查了一下,目前已經播出的電視劇中,沒有這種題材的,正在拍攝和準備拍攝的也沒有這個題材。”

所以,知青下鄉和回城這部分內容被她摒棄了,故事的時間背景就是九十年代初,圍繞國企改革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