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只聽嚴勵演講十幾分鐘, 狄思科就可以斷定,這是一位接受過系統教育和培訓,從順境中成長起來的幹部。

俗稱, 掉進了福窩裏。

按照嚴勵的觀點, 以防國有資產繼續大量流失, 企業應該從內部尋找解決辦法,堵住轉讓、並購和減持國企股的口子。

而在狄思科看來, 這種想法過於理想化了。

他在教室裏環視片刻, 笑著問:“在座的老師和同學中,有誰是經歷過企業破產危機的嗎?哪位同學要是有過相關經驗,請舉手向我示意一下。”

聞言,學員們都下意識回頭張望,尋找那些舉手的同學。

這間教室裏的學員都是重點國企的領導幹部, 即使企業有經營問題,也少有會幹到破產的。

五十多人中,只有一位女同志舉了手。

狄思科這幾天已經把49名同學的名字都記熟了,此時便準確地喊出了對方的名字。

“郎巧紅同學舉手了, 看來只有郎同學能理解我的心情。”

處於順境中的人, 根本無法與他們共情,也無法換位思考。

坐在中排位置的郎巧紅很用力地點了點頭。

狄思科繼續道:“面對這種經營不善、即將破產的企業, 我們是一種什麽心情呢?我只能說,心裏非常急切,心情非常焦慮。電話不敢接,客人不敢見,現在看來有些可笑, 但這就是事實。”

“我去北方日化廠上任的第一天,剛慷慨激昂地發表了任職演講, 就被債主堵在了辦公室裏。當時廠裏三角債的問題十分嚴重,我躲在屋裏當縮頭烏龜,聽著門外的秘書跟債主說我不在,那個窘迫勁兒呀,這輩子不想回憶了!”

在座的老師和學員們剛為他感到心酸,就被他那副齜牙咧嘴的表情逗樂了。

“昨天,嚴勵同學著重強調了產權改革過程中,出現大量國有資產流失的情況。這一點我是認同的,而且這已經是社會上的普遍認知了。不過,我還要補充說明一點,國有資產的流失,並不只是在產權改革過程中流失的,只要企業不盈利,國有資產其實每天都在流失!”

“企業資金周轉不靈,背負巨額債務,銀行貸款雖然還不上,但每天都在計息,多拖一天,欠債的雪球就會滾大一圈,這是明擺著的流失。”

“員工工資發不出來,但該記的賬還得記,這也是虧損流失。”

“此外,固定資產折舊和設備的空置損毀也每天都在進行著。”狄思科嘆了口氣說,“很多虧損企業都有一個通病,就是積壓大量庫存。企業領導明知庫存很多,仍讓工人繼續生產積壓產品,這一點讓很多人費解,社會上還有人說這類領導不作為,沒有市場眼光。大家也聽說過這種情況吧?”

在座的都是企業領導,有人已經猜到他要說什麽,都配合地點頭。

“我剛去北方日化廠的時候,產品在倉庫裏堆成了小山。我心想,明明賣不出去,還非得堅持生產,這不是大傻帽兒嗎?後來我知道了,我才是那個大傻帽兒!”

哈哈哈,學員們發出一陣哄笑。

組織員郭溪柳笑望向台上的狄思科,這位奇葩學員還挺風趣的。

“我當時找到了廠裏的生產副廠長,我說,積壓產品太多了,咱可不能繼續生產了啊!趕緊停車吧!而那位同志是怎麽回答我的呢?”狄思科攤手說,“我們是一家化工企業,那些管道設備不怕你用,就怕你不用,一旦將設備閑置下來,不出半年,這些價值不菲的設備就會變成一堆破銅爛鐵。如果繼續生產產品,還有轉圜的余地,可是一旦設備廢了,那可真是半點希望也沒有了!”

大家漸漸收起了臉上的笑。

局外人很多時候都是霧裏看花,此時被內行人點出了門道,大家總算有了些理解。

同樣在困難企業工作過的郎巧紅在此時舉了手,表示要發言。

得到狄思科的首肯後,便起身說:“對於狄思科提到的這幾點,我特別有感觸,他經歷的這些,我也全都經歷過。困難企業之難,不是報紙雜志上的文字,也不是口中隨便說說的,這是我們親身經歷過的!”

“狄同學說得很好,企業只要不賺錢,哪怕靜止不動,它也是虧損的。這兩年國企之間的三角債是很突出的問題,我們欠別人的,別人也欠我們的。當初我們廠想通過解決三角債緩解資金壓力。然而,債沒要來,虧損反而更大了。”

“以前都是在銷售過程中順便清理欠款,現在產品賣不出去,就只能專門派人跑一趟,那麽多人散出去,吃喝拉撒交通費全都要錢。而債能要得回來嗎?要不回來!欠債的是爺爺,人家一看兩邊已經不太可能合作了,那索性就賴賬,能拖一天是一天,哪怕去法院告他也沒用,人家就一句話,沒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