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能拳頭說話就不要廢話(修)◎

香江的人口很多,有錢人住香江島,普通民眾住九龍區,所以九龍區是香江人口最密集的區,特別是油麻地、旺角、深水埗,這裏生活著非常多的底層百姓。

人口多,就代表著建築密集。

在這每一寸土地上都生活著大量民眾的地方還有爛尾樓,可以說是非常驚奇的事。

但事情偏偏就有例外。

一棟占地面積不算小的爛尾樓就這麽存在與深水埗,這棟樓爛尾了不少年,跟周邊居住密集的建築比起來,尤其格格不入。

按理說在很多香江底層民眾都難以擁有自己房屋,還在住屋邨、丁屋、劏房、籠屋的情況下,空蕩蕩的爛尾樓絕對不會孤單,一定會成為流浪漢,或者是沒房居住人員的福地。

沒有!

這棟爛尾樓沒有任何人敢偷偷居住。

這棟樓雖然因為特殊原因爛尾了,但卻是沒有人敢打這棟樓的主意。

因為這棟樓有主。

香江的法律非常健全,有主的樓房,只要是不想犯罪坐牢,就沒有哪個普通人敢偷偷占這棟樓的便宜,至於城市裏無處不在的爛仔,別看他們爛命一條,但更懂得趨利避害。

在香江能擁有開發土地的人不僅有錢,一定還有權,說不定黑-白通吃。

這種人招惹不得,也招惹不起。

霍風華是大陸人,十幾歲的時候就從大陸來到了香江打拼,孤身一人的他很能吃苦,也很能打,經過十幾年的磨練沉浮,還不到三十歲的他就已經成了香江有名的富豪。

因為是白手起家,媒體記者對於他的發家史各種猜測,時不時編造一個吸引人眼球的內容發表在各類報刊上。

久而久之,在普通人的眼中,霍風華這個名字就代表著不好惹。

當然,也不是霍風華一個人這麽被香江的報業青睞,所有香江富豪幾乎都是報業爭相報道的主。

越有錢的人越被報道。

可能香江大部分富豪都是由底層一步步攀爬起來的,香江的民眾非常喜歡探尋富豪們的足跡,也向往自己能成為其中一員,所以非常熱衷津津樂道富豪們的點點滴滴。

霍風華經過多年打拼,在香江擁有不少產業,也投資了很多產業,甚至成立了自己的集團公司。

憑借他的眼光,地產行業也是涉足的。

雖然霍氏集團的地產還沒有其他幾家發展得迅猛,但也是不容小覷的,在地產行業上,他已經掙到了不少錢。

霍風華今天之所以來深水埗這棟爛尾樓,就是因為杜康平。

杜康平的商業版圖其實並不大,財富在香江來說也只能算是第三階梯,這人之所以能成為霍風華的商業對手,還是因為對方的背景。

這人是真正由黑洗白的商人。

當然,那也只是表面上的洗白,暗地裏,多少還有些上不得台面的生意,反正砵蘭街那邊杜康平有不少酒吧、店鋪。

而砵蘭街又是香江出了名的紅燈區,蛇龍混雜。

“杜生,我今天可是誠心來跟你商談,談判的地點是你選的,帶的人數也都按照你的要求來,就算談不成功,我們是生意人,生意不成買賣在,大不了你我各走一邊,日後也好相見。”

霍風華冷硬著眉眼平靜看著桌子對面的杜康平。

這一刻的他被那麽多保鏢圍著,一點都不緊張,只有淡淡的不耐。

任誰誠意被狗吃,氣都不順的。

更何況霍風華還是個脾氣不太好的人,要不然,他也不會跟妻子的生活過得雞飛狗跳,都是強硬的人,硬湊在一塊,可不就石頭碰石頭。

火花四濺。

杜康平今天來跟霍風華談判就沒想過讓對方好,他不過是把人騙出來而已。

紅磡那塊地他不賣,更沒打算賣給霍風華。

他不過是用那塊地吸引霍風華,引得霍風華按照他的要求來爛尾樓裏跟他商談,他真正的目的是霍風華在香江島淺水灣附近的地。

那塊地是霍風華五六年前在香江地產第五輪飛躍時搶先拿下來的。

當初為了拿那塊地,霍風華可是花了大半家產。

事實也證明霍風華的眼光非常好,才短短幾年,那塊地就已經增值了幾十倍,而霍風華也因為那塊地的估價,身價倍漲,一舉成了香江頂級富豪。

霍風華在淺水灣的那塊地面積不小,被不少人覬覦。

但還真沒有人用強迫的方式逼他賣。

用心查過霍風華背景的杜康平偏偏就敢,不管他怎麽查,都只查出霍風華是從大陸來的大陸仔,雖然香江有不少富豪的祖籍都在大陸,但大部分是解放前來的。

解放前與解放後來港,是不一樣的。

早就移居香江的人對於解放後從大陸來港的人都不太友好。

認為是大陸仔搶了他們的飯碗,搶了他們的機遇。